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天文学相关记录141条 . 查询时间(2.819 秒)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逃脱的天体。黑洞热力学是现代黑洞物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霍金和贝肯斯坦等著名物理学家建立黑洞热力学之后,黑洞的热力学性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关注。由于涉及到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多个学科,黑洞热力学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黑洞和引力的本质,是深入理解量子引力理论的有效途径。
2022年6月30日,为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财务会计+天体物理’交叉学科座谈会”在成枫楼5楼502会议室举行。来自厦门大学天文学系武剑锋教授、管理学院刘媛媛副教授、郑祯副教授、熊枫副教授以及中心专职研究员和博士生等1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江林华团队首次证实类星体对宇宙再电离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表明恒星形成星系提供了宇宙再电离的主要电离光子,从而基本解决了宇宙再电离能量来源这一重要天体物理问题。研究成果于2022年6月16日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
康熙,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1995-1999年,兰州大学物理系,本科;1999-2005年,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博士;2005-2006年,牛津大学,博士后;2006-2009年,德国马普天文所,博士后;2009-2019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2012-2017年,中德马普伙伴小组,组长;2017-2019年,中科院特聘骨干研究员;2019-,浙江大学物理系,求是特聘教授。到...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刘倍贝研究员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的学者共同提出原行星盘气体外流效应导致了系陨石群同位素两极化现象,并构建了早期太阳系天体形成的新模型。这项成果在4月22日刊登于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进展》,刘倍贝研究员是论文的第一兼通讯作者,物理学院是第一单位。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微波背景辐射等天文观测结果表明,宇宙大约68%的组分是暗能量,27%是暗物质,而只有5%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所描述的已知物质(也称为发光物质)。也就是说,宇宙组分的95%是我们还不了解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暗能量导致了我们当前的宇宙处于加速膨胀阶段,而暗物质则形成了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然而,目前普遍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都不参与电磁相互...
2022年5月5日上午,兰州大学作为牵头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天体核合成过程关键奇特原子核性质研究”专家论证会暨项目启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兰州大学副校长李玉民出席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
《Protostars and Planets》是天体物理领域恒星和行星成方向的权威著作。该书每七年再版一次,邀请前沿专家学者总结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被同行视为教科书级的必读著作。该书第七版将于2022年出版。浙江大学刘倍贝研究员作为共同作者撰写了书中行星形成的综述章节“Planet Formation Theory in the Era of ALMA and Kepler: from Pe...
2022年1月1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龙翔云作为第一作者,工程物理系兼职教授冯骅作为通讯作者牵头在《天体物理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发表文章,报道了清华大学主导的空间天文项目“极光计划”对吸积中子星“天蝎座X-1”的观测结果:经过对吸积中子星“天蝎座X-1”的长期观测,极光获得了显著的偏振测量,并对辐射区域位置和几何提出了严格限制。至...
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学生团队GRID-02卫星载荷观测到首个宇宙伽马射线暴事例GRB 210121A,由南京大学天格团队与清华大学天格团队的同学合作完成了天格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物理分析,这是天格计划首个正式发表的伽马暴科学观测结果,也是国际上同类纳卫星伽马暴探测项目中,首例取得科学发现和论文发表的伽马暴事例,证明该类微纳卫星在空间天文粒子探测、前沿天文科学观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Our Galaxy is bright in gamma-ray band. Those gamma-rays are mainly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cosmic rays (CR) with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ISM), thus can provide u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丁留贯,男,1979.7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物理及空间天气学领域的研究。 2002.8至今,工作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近几年主要在缓变型太阳高能粒子事件与太阳爆发活动的关联及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在ApJ、JGR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高校自然基金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张奉辉,女,汉族,博导,研究员,云南天文台。研究领域:演化星族合成模型及其相关的研究。包括星族合成模型、动力学模型、星系演化模型、星际介质的辐射转移模型等。研究对象包括:早型星系、盘星系、星团、HII区等。研究技巧包括:星系参数(红移、质量等)反衍技巧、星系各种参数定标和选择判据确定。
闫晓理,男,博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太阳物理研究,包括太阳黑子形成和演化,太阳耀斑触发机制,太阳暗条形成和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喷流的形成等。招生专业:070401-天体物理。招生方向:太阳物理。
邬文弢,男,博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招生专业:070401-天体物理。招生方向:星系物理与宇宙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