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恒星形成与演化 星际物质物理学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恒星与银河系相关记录1870条 . 查询时间(3.382 秒)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牵头的宇宙统计学倡议(COIN)组织的科学家们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银河系一条旋臂中生成了一个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新结构——一批年轻的恒星和正在形成的气体云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中伸出来,如同从木板上戳出了一根刺。该特征绵延约3000光年,是至今发现的首个方向与旋臂方向有巨大差异的主要结构。
旋涡星系最显著的观测特征就是包含精美的旋臂结构(如图1:风车星系M101)。旋臂的结构特征包含了旋涡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众多未解之谜。今天,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银河系是一个包含着多条旋臂结构的巨型旋涡星系。但是,由于太阳身处银河系的中心盘面上,银盘上众多气体和尘埃的消光效应使得银河系旋臂结构性质的测量困难重重。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21年8月1日消息,土星冲日、金星合月、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木星冲日将在8月轮番亮相,扮靓夜幕。
数据显示,火星有分层的地壳,一个有厚厚的岩石圈的地幔,以及富含轻元素的液态铁镍核,这表明火星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球不同。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团队开展合作,利用LAMOST DR5(郭守敬望远镜发布的第五批数据)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Gaia DR2(欧空局盖亚空间天体测量卫星项目发布的第二批科学数据)的天体测量数据,对金牛座恒星形成区进行了搜寻,共计发现22个星协,其中7个为首次发现的新星协,还发现了17颗新证认的年轻天体。
北京时间2021年7月8日下午4时在三年一度的马塞尔·格罗斯曼国际广义相对论大会上,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熊猫”实验)发言人刘江来教授公布了PandaX-4T实验的首个暗物质搜寻结果。此次结果基于PandaX-4T试运行95天的数据,用0.63吨•年的曝光量,再次刷新了暗物质反应截面的上限。
Even the most extreme objects in the universe – including black holes – must obey certain rules.
近日,国家天文台LAMOST数据部团队基于LAMOST数据构建了迄今最大的M型亚矮星星表,并对M型亚矮星的大气参数和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证认MK分类系统中光度分类为VI型的亚矮星的参数条件,并分析了具有不同运动学属性的亚矮星的参数分布特点。该成果第一作者张硕目前在北京大学任博士后。
恒星爆炸产生伽马射线暴的驱动因素是长期存在的谜题,近日,由英国巴斯大学领导的国际科学家团队测量了伽马射线暴的磁场,首次证实了长达数十年的理论预测:在喷射出的物质撞击并冲击周围介质后,这些冲击波中的磁场会变得混乱。这项新研究表明,最强大的伽马射线暴可以由大规模有序磁场提供动力。研究成果发表在16日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近日,南京大学王发印教授团队联合云南大学西南天文研究所王海峰博士利用美国凌星系外行星巡天望远镜TESS和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的数据对恒星超级耀斑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恒星的光度变化以及光谱信息揭示了恒星超级耀斑的活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超级耀斑的物理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1,ApJS,253,35)。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当地时间6月2日宣布,计划将在2028年至2030年间执行两项探索金星的新任务,以研究金星的大气和地质特征,每项计划将得到约5亿美元的经费。
磁场广泛存在于银河系,可能主导星际介质动力学演化的多个阶段。恒星形成区中的磁场研究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太阳型恒星如何在磁化的分子云中形成?磁场在分子云的多种尺度和密度的相对重要性?恒星形成区中磁场的观测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此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银河系O型星星表(Galactic O-Star Catalog,GOSC),仅有590颗O型星,且这些O型星是人类近百年来累积发现的总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银河系O型星星表,仅有590颗O型星。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发表。
导读:由上海天文台科学家领衔的ATOMS项目组近期发现了近百个具有丰富化学特征的大质量 “分子热核(hot molecular core)”,并对这些“宇宙化工厂”的演化时标进行了限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