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物理学 太阳系物理学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 行星物理学 行星际物理学 陨星学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太阳与太阳系相关记录1800条 . 查询时间(0.63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与日冕观测组在大振幅暗条振荡研究中获得新的观测结果。该项研究由硕士研究生谭宋与其导师申远灯研究员等人完成,并以“Stereoscopic Observation of Simultaneou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scillations in a Single Filament Driven by Two-Sided-Loop J...
密度、强度、反照率等物理特性参数是评估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与危害、制定小行星防御处置策略的基本依据,但小行星密度、强度等特性参数一般仅能通过飞行器抵近探测获取,迄今为止人类仅掌握极少数实施过飞行探测任务的近地小行星的该类物理特性参数。
密度、强度、反照率等物理特性参数是评估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与危害、制定小行星防御处置策略的基本依据,但小行星密度、强度等特性参数一般仅能通过飞行器抵近探测获取,迄今为止人类仅掌握极少数实施过飞行探测任务的近地小行星的该类物理特性参数。
相比地球,火星全球磁场非常微弱,其诱导磁层的空间尺度更小,中性逃逸层的密度更大且延伸至弓激波之外。这使得太阳风可以与火星磁鞘中的中性成份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电荷交换产生丰富的“拾起离子”。在这个过程中,拾起离子被太阳风对流电场加速,在等离子体静止参考系下的速度空间内形成环-束状粒子分布(ring-beam distribution)。通常来说,环-束状粒子速度分布是非常不稳定的,可以激发一系列电磁...
2023年1月11日,中科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上搭载的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英文名Solar Upper Transition Region Imager,简称SUTRI)发布首批科学数据。此次发布的数据为SUTRI常规观测后2个月( 2022年9月5日至11月5日)的数据,SUTRI在轨运行和科学数据处理团队将陆续发布后续观测的科学数据。
The eerie sound of an extraterrestrial whirlwind has reached the Earth from more than 50 million miles away, thanks to the first working microphone to traverse the surface of Mars. The audio records t...
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简称SWCX)是指太阳风中高价态的离子(C、N、O等)和中性成分(地球空间中主要是中性H)发生碰撞,获得一个电子进入激发态,随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软X射线波段的光子。地球磁层的SWCX软X射线辐射主要发生在日侧的磁鞘和极尖区,因此利用软X射线观测技术,可以对磁层X射线辐射特性及太阳风-磁层耦合特性进行深入认知。
近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实验核天体物理创新团队开展的“关于核心塌缩型超新星的中微子过程对太阳系p-过程核74Se丰度影响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发现,太阳系中的74Se可能来源于超新星爆发过程中的74Ge(νe, e-)74As和74Ge(p, n)74As(砷)反应,这为解释太阳系74Se(硒)丰度作出重要贡献。该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
CO2分子是火星、金星等行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作为最简单的三原子分子,其解离碎裂机理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同时在行星大气化学、探索太空移民技术等应用领域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在CO2解离碎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副封面形式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
太阳是离人类最近、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它既为人类带来光和热,其爆发式的能量释放,即太阳爆发或太阳风暴,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灾难,严重危及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对太阳风暴的准确预报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考察太阳风暴的物理起源、触发机制、能量转换,探索其最核心的驱动模式是太阳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太阳风暴预报的关键。
2022年12月13日上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卫星首批科学图像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本次发布对外公布了“夸父一号”自2022年10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3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实现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2022年12月13日上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卫星首批科学图像新闻发布会在位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本次发布对外公布了“夸父一号”自2022年10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3台有效载荷在轨测试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实现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由国家天文台牵头研制的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性能达到国际先进...
月表水的来源与分布一直是国际上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遥感光谱探测数据发现,月表水(OH/H2O)的含量可能与纬度存在正相关,指示月表水是由太阳风发射的H离子高速注入月球表面形成的(图1)。最新的研究表明,月表水的日变化可能也很显著,暗示月表水有较高的丢失率。然而,遥感探测不能识别水的来源,也无法得知水含量从表面向下的分布情况。因此,针对月表水的含量、成因和空间分布这些重要科学问题,中国科学...
磁场重联是改变磁场拓扑结构并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广泛存在于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现象中。在太阳大气中,磁场重联可以引起太阳爆发、加速能量粒子、加热日冕等,是太阳活动的重要驱动过程。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与CME理论研究团组运用磁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太阳紫外暴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太阳紫外暴(约为20000度以上)可以在高密度、低温(几千度)的低色球中产生。撕裂模不稳定性磁重联引起的小尺度激波等局部压缩加热是热能产生的主要物理机制,在重联磁场强度高达500高斯的情况下,磁重联区域产生的热能平均功率密度可达到1000尔格每立方厘米每秒,与紫外暴产生时所释放能量的平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