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3771条 . 查询时间(5.393 秒)
岳建华,男,1964年12月出生,山东济宁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炭电法勘探,矿井地球物理,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水利厅厅长郭亨孝紧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对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迅速做好地震影响区域内水利工程震损排查、安全度汛、供水保障、应急监测等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四川省防指副指挥长、水利厅副厅长谭小平坐镇省防汛抗旱值班中心,滚动开展会商,持续调度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简称:《WJCI报告》)发布。《WJCI报告》已连续发布两年,我所主办的四种期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刊)》)、《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连续入选...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先后发生6.1级、4.5级地震,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自然资源部相继启动地质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华北东南缘是认识华南与华北碰撞以及大陆深俯冲、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关键区域,该区因产出徐淮弧形构造带、郯庐大型活动走滑断裂、及高压/超高压变质造山带而吸引了全球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徐淮弧形构造带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图1),其弯曲形态如何形成及如何协调华北-华南碰撞与郯庐断裂的大规模走滑,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前人基于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形成进行了地质模型构建,但仍未有统一认识...
桑树勋,男,1967年11月生,河北滦南人,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碳中和地质技术(CO2地质封存、煤层甲烷减排、生态地质及矿区降污减碳协同控制)、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煤层气、煤系气、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煤系战略性矿产与沉积地质。
“固体地球物理学”始建于1958年,1959年开始培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地球物理学本科专业,2003年9月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矿井地球物理、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等研究方向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内具有优势和鲜明特色。拥有勘探地球物理、矿井地球物理、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计算地球物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煤田地质系。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从焦作搬迁天津,称中国矿业学院,当时设立了地质工程学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1953年学校搬迁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设立煤田地质系。1970年学校搬迁四川省,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在困境中成长。1978年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0年学校迁至江苏省徐州市,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系迅速发展壮大...
2022年5月13日,应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研究部卫星大地测量与全球变化研究组邀请,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教授潘元进到精密测量院访问交流,并作题为“基于大地测量观测的澳大利亚陆地垂向运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报告。孙和平院士,研究员刘根友、闫昊明、张子占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及学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2022年5月23—27日,由欧洲地球科学联盟主办的EGU 2022科学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EGU是欧洲顶级地球科学学术组织,由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S)和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UG)合并构成,致力于研究地球科学、行星及空间科学规律,EGU年度会议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地球科学活动之一,每届年会都汇集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本次年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进行。
近日,GNSS研究室启动了连续重力观测点升级改造工作。该重力观测与GNSS基准站并址建设,是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基准网核心站之一,作为我国12个“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陆态网GNSS基准站可监测我国大陆岩石圈、近海、近地空间的物质结构和四维构造形态的变化,认知现今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的总体态势,以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同时服务于军事测绘保障、大地测量和气象预...
为提升广大教师教学能力,引导课堂教学方法改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以使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等,根据学校教务部《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十五届全校教学竞赛的通知》(教务通知(2022) 第 77 号)的要求,学院决定组织2022年院级教师教学竞赛,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倪怀玮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技术创新,建立了用电导率突变在高温高压富水条件下原位确定岩石熔融温度的方法,为解决关于地球俯冲带熔融条件的争议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rmination of the H2O-Saturated Solidus of Albite b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Geo...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室利用X射线掩星探测手段,突破了两种用于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具体包括基于X射线能谱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和基于光变曲线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其中,基于X射线能谱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方法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期刊上,结合我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
重力波是中高层大气中无时不在的大气扰动现象,重力波的产生、传播、和耗散过程对于中高层大气的动力学、光化学、辐射、以及能量收支产生重要影响。岩石圈以及低层大气强烈扰动事件(例如:地震、火山、台风、雷暴等)是引起中高层大气强烈重力波的重要产生源,同时重力波的传播过程还受到背景大气风场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或者改变背景大气状态,所以对它的观测和研究非常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