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256条 . 查询时间(2.256 秒)
地球大气的自由氧浓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约25亿年前)期间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现代大气水平。而地质记录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陆地表已发生局部的氧化风化,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氧化剂从何而来?迄今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面向关键金属矿产、深层油气藏等国家需求,地球科学进入跨圈层作用耦合的新范式时代,对地球物理的探测分辨率、计算精度和效率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报告总结了固体地球物理数值计算面临的几个数学难题,旨在作为固体地球科学和数学学科未来交叉的潜在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副研究员张江阳、研究员张帆和孙珍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宏峰团队等,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岩石圈变形和地震相关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上。
Can humans endure long-term living in deep space?The answer is a lukewarm maybe, according to a new theory describing the complexity of maintaining gravity and oxygen, obtaining water, developing agri...
低密度大陆地壳如何俯冲到地幔深度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伊翔及其合作者首次在欧洲西阿尔卑斯造山带Sesia地体发现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揭示了张裂大陆边缘深俯冲的驱动力并非先前通常认为的大洋俯冲牵引力,而更可能是大洋扩张或大陆张裂引起的远程推力。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和深海热液温度探针等原位探测装备,首次发现并证实深海热液低温溢流区的气体释放通量是高温喷口区的10-100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质学》(Geology)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蒋方明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首创热管产出蒸汽直驱汽轮机地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开展了超长重力热管蒸气直驱地热能发电系统的场地实验研究,并于3月23日至26日成功进行了72小时发电试车。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专利:一种井眼校正的系统及方法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首家致力于计算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实验室。实验室由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耀霖教授创建,他是本实验室的开拓者和实验室科研方向的领导者。经过多年努力,2010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批文,将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正式纳入院重点实验室系列,并于2011年1月20日揭牌启动并开始运作。2014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对...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是我国空间科学及其卫星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性研究机构,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心和创新高地,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空间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具体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开展空间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和试验工作。
2023年3月3日上午,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潘光主任一行6人到访大气物理研究所密云园区,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及有关科研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了解了密云园区的建设情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