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256条 . 查询时间(2.28 秒)
地震滑坡是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认识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是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工程岩体抗震设防和地震滑坡区域预测的关键。较多震后调查和试验发现,边坡顶部存在明显的地震动放大现象,是造成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然而,影响边坡动力响应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震源特征、传播路径、场地特征等,涉及岩土体动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颇为复杂;加之单面边坡只有一个自由面(图1),解析方法难以得...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机前体物在云雾滴和含水气溶胶中的液相化学转化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途径。由于植物排放前体物(如植物挥发、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源(如燃煤、机动车排放)前体物的极性更强、更亲水,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植物排放前体物转化生成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aqSOA)的过...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 (UTC 2022-9-5 04:52:20) 在我国四川省泸定县发生了M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们从IRIS数据中心下载了地震数据资料用于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选取其中信噪比较高并且沿方位角分布比较均匀的19个远场P波波形(震中距位于30°<△<90°范围之内)和21个SH波波形资料进行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反演结果构建有限断层模型进...
2022年8月29日至9月2日,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巴中心”)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中-巴地震监测与防震减灾技术培训班。
新特提斯洋闭合以及后续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是全球标志性构造事件之一,对新生代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新特提斯洋时期,印度板块异常快速地(~20 cm/yr)向北漂移,造成了印度-欧亚大陆的强烈碰撞。印度板块高速漂移的动力学机制长期存疑,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型。第一种模型认为印度岩石圈的减薄导致漂移阻力减小(Kumar et al., 2007)。第二种是新特提斯洋双俯冲模型。认...
地震滑坡是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而认识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是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工程岩体抗震设防和地震滑坡区域预测的关键。众多的震后调查和试验也发现,边坡顶部存在明显的地震动放大现象,是造成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然而,影响边坡动力响应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震源特征、传播路径、场地特征等,其涉及岩土体动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极其复杂,加之单面边坡只有一个自由面...
国内外大量的空间飞行实践表明,空间带电粒子诱发的充放电效应(SESD,Spacecraft charging induc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是空间天气导致航天器故障的主要方式之一,且故障现象主要表现为星用电子器件和电路系统出现数据或逻辑状态跳变、工作模式非受控切换、执行机构操作异常等可恢复性“软错误”。由于SESD故障宏观现象与单粒子效应(SEE,Single ...
2022年8月17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验收组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对陆态网络长春连续重力站改造和gPhone 048重力仪维修结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成员由地震台网中心、湖北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吉林大学、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和我站多位专家组成。
太阳风与火星相互作用是研究火星全球大气演化,深入理解火星全球气候环境演变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火星当前没有类似地球的全球偶极子磁场,太阳风直接与火星电离层相互作用形成全球性的感应磁层。如图1所示,太阳风携带行星际磁场与火星大气发生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火星感应磁层空腔结构。这一作用主要包括两个物理过程,一方面太阳风粒子受行星大气粒子的碰撞而减速,太阳风减速会使得行星际磁场在火星上游出现堆积和压缩。打个...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北印度洋莫克兰俯冲带强震海啸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杂志》(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上。
A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sts led by Cornell is – more rigorously and systematically than ever before – evaluating if and how the stratosphere could be made just a little bit “brighter,” reflect...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风场探测技术一方面可为临近空间大气动力学和湍流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也可为浮空平台自身飞行提供风场数据保障。由于临近空间低气压特殊环境,地面风速计产品不能在临近空间正常工作。德国科学家曾研发了艇载超声波风速计,获得18km以下数据,但在20km以上平飞期间失效。目前国内外临近空间浮空平台测风主要采用GNSS测风技术。由于GNSS测量的平台飞行速度与大气真实风速之...
西太平洋板块的岩石圈在日本岛弧俯冲进入深部地幔。由俯冲回退造成的地幔对流驱动了大陆裂解,弧后盆地扩张以及边缘海的形成 (Martin, 2011)。然而,西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共同俯冲作用 (图1)导致了复杂的岩浆活动和多种模式的地幔对流,因而使得对日本海张开机制的解释存在巨大争议 (Van Horne et al., 2017)。日本海形成之前的晚白垩世,日本列岛曾经是亚洲大陆东北边缘的一部...
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CE-5)着陆于月球风暴洋北部年轻的克里普(KREEP)地体,成功带回1.73kg月壤。前人利用轨道遥感数据对CE-5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和物质成分进行大量研究,近期一系列样品分析推进了对于月球年代学、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和岩浆演化机制的认识。与大尺度的遥感观察和精细的样品分析不同,原位光谱探测可提供采样区的局部背景信息,有利于探索未扰动和扰动状态的月壤特性。CE-5着陆...
碰撞背景下的造山带演化由地壳增厚、地表抬升以及随后的构造沉寂和地壳均衡回弹环节组成。地壳加厚使碰撞造山带的地形抬高,地表过程(如河床基岩的侵蚀)使地形降低,从而抵消了构造活动对造山带的抬升作用,这两个过程同时也将气候与构造联系了起来(Whipple et al., 1999)。地球上有着大小、高低不同的造山带,究竟是什么因素控制着造山带的宽度、高度和持续时间?此外,一些活动造山带侵蚀率高,但是为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