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矿物学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矿物学相关记录1930条 . 查询时间(1.257 秒)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吴元保教授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吴元保是我校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很强的创新潜力和严谨的学术作风。主要从事变质岩石学、造山带演化、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锆石成因矿物学、秦岭-大别造山带多阶段增生拼合历史以及扬子板块早期演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发表...
利用直流激发极化法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对印尼塔里阿布岛铅锌多金属矿化地段进行勘探,结合该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岩层地球物理特征,获得该矿区铅锌矿体(化)的产状及规模信息。研究表明,该矿区矿体的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与围岩差异显著。采用RES2DINV电法二维反演软件对测深剖面进行反演处理,在反演时加入剖面地形数据,可有效制约地形起伏对异常体形态及埋深的干扰,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依据激电测深数据反演结果并...
为了探究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特征,基于垂向沉积序列、岩性组合、测井响应、地球化学特征,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贵州盘县矿区上二叠统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构造不整合面、区域海退面、沉积间断面、侵蚀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等三级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二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层序结构为典型的二元体系域,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低水位体系域(LST)...
为了解决常见煤矿井下避灾路线算法在带约束条件问题方面的局限性以及运行效率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一种带约束条件的煤矿火灾避灾路线算法。该算法在当量长度的计算中引入了体能消耗指数,实现了巷道起伏对避灾路线影响的量化;考虑了灾变因子对巷道网络的影响,特别地,以具有累积量危害的定量属性为约束条件对算法进行改进;引入SPFA(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算法,相比经典Dijks...
阿拉善左旗呼和沙拉矿区中的乌力吉—巴尔布拉格铜多金属矿成矿带作为内蒙古西北部地区主要成矿带之一,具有比较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根据区内自然地质情况,首先利用TDEM法和CSAMT法查明普查区内隐伏断裂构造的分布及深部变化特征,查明岩浆岩与沉积变质岩接触带的展布特征,圈定与成矿有利的构造及矿化蚀变带的位置;根据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及TDEM法、CSAMT法所圈定成矿有利地段,利用SIP法圈定与成矿密切相关...
五莲县七宝山多金属矿位于五莲胶南成矿带,是山东省重点勘查区和有色金属调查评价区,开展了大量工作,系统总结其多金属矿矿化特征,分析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将为开展外围找矿工作提供参考。通过总结五莲七宝山地区的重力异常特征、航磁异常特征、岩(矿)石物性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杏山峪和红石岗矿段高精度磁测及激电中梯资料的分析对比,提出七宝山地区低阻、低磁异常带,高低阻过渡带、正负磁异常接触带附近,...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早—中更新世沉积年代的确定是第四纪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为该时段沉积物定年提供了可能。但已有的研究发现:石英Ti心和Al心ESR信号完全衰退“回零”或达到较稳定“残留”所需时间较长,因而其可信性备受质疑。本研究选取腾格里沙漠白碱湖地区BJ14钻孔中5个不同深度的沉积物,分别基于其中石英Ti心和Al心信号进行了ESR定年。测年结果显示:(1)2个样品基于Al心ESR信号...
李振,男,1983年4月出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矿物加工系主任,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客座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矿物加工理论、工艺与装备方向的研究工作,侧重于矿浆预处理、泡沫浮选、超细粉碎-精细分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目前主持(含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4项,以及基于973项目子课题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项目3...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表界面作用学科组袁鹏研究组通过伊毛缟石的模拟合成研究,探究了火山灰沉积环境中伊毛缟石的形成、生长机制。该研究提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等手段研究伊毛缟石形成的全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硅铝的配位环境,系统探讨前体物质转化为管状伊毛缟石的控制因素和机理。研究发现,伊毛缟石形成初期,在亚纳米尺度上发生了球状开放型伊毛缟石局部结构...
207年12月21日上午,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举行。会议由万力副校长主持,刘大锰副校长为武强院士颁发聘书。研究生院、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聘任仪式后,武强院士做了题为“中国能源形势初步分析与矿山环境问题”的报告,从我国能源结构、矿山安全总体形势、矿山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武强院士对地大学子从事矿山水文地...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官方网站采访并报道了工程学院张明副教授在高速远程滑坡启动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是高速远程滑坡的频发区,近年来引发的群死群伤事件接连发生。高速远程滑坡的启动机理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张明在973项目《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煤系地层软岩的流变与长距离快速剪切特性及对高速远程滑坡启动的影响》的资助下,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从...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6—2013)工作历时8年,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矿情调查工作之一,形成了海量(TB级)的成果数据。如何高效的管理该数据集,实现数据的广泛应用,成为数据共享服务的关键和难点。文章以全国矿产潜力评价成果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地质大数据存储管理、基于元数据的查询检索、空间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海量、多源、异构的地质数据的统一管理思路。通过对成果数据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