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勘查地质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勘查地质学相关记录488条 . 查询时间(1.173 秒)
陆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热点之一(Rudnick and Gao, 2003)。一方面,大陆地壳是陆生生物繁盛的基础,维持了当今人类生存的家园,提供了人类活动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秘大陆地壳的成因对了解板块构造的启动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陆地壳与现今俯冲带岩浆岩具有极为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因此通常认为在元古宙和显生宙...
2021年12月10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姚华军司长一行到部深地实验室调研,听取自然资源部地球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推进情况工作汇报。局党组成员严光生同志、深地实验室负责人侯增谦院士、首席科学家董树文教授、科外部刘凤山副主任、地科院马岩副院长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院科技处和综合办公室相关人员。会议由严光生同志主持。
2021年12月1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与解释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处项目主管张家林、国土资源部高咨中心黄宗理研究员等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还包括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及相关骨干人员、项目承担单位代表等50余人,会议由黄...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卫星,从出生到现在都与地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月球的成因和演变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早期状态和可能的后期演变,有助于理解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地球上没有的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对地球乃至太阳系特性的认识,并从中寻求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近日,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能成教授团队在地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IF=12.413)上刊发研究成果—Spatiotemporal forecasting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Methods, uncertainties, predictability and future directions。该文针对地球系统...
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缝合带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东北微陆块群与华北克拉通的拼合界限,并且代表了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大量报道的蛇绿岩层序、古生物、岩浆作用、沉积建造、古地磁以及地球物理证据基本确定了缝合带的西部位置以及大洋闭合时间。但是缝合带中段被松辽盆地沉积层覆盖而缺乏蛇绿岩等地表露头制约,同时受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发生大型左行走滑作用以及大面积岩浆活动而被强烈改造,因而其缝合带的真实存在性、位...
2021年9月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华北克拉通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成矿机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处项目主管张家林、国土资源部高咨中心黄宗理研究员等项目绩效评价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列席会议的还包括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及相关骨干人员、项目承担单位代表等50余人。
2021年9月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签署“地质工作支撑服务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合作新机制,加快推动干热岩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二氧化碳封存和地质储能产业化,积极构建特大城市地质安全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地质保障。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福建、海南、承德、宜昌、广安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示范区)开展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试点,以“精准对接需求、定向科技攻关、迅速行动支撑”等构建了“中央引领、地方跟进”的高效运行机制并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协议,形成了“转型升级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科技攻关破解制约地方发展难题、成果转化探索生态地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服务模式,相关工作进展和成效得到自然资源部和试点...
我国区域地质填图已经进入新时期,2015年~2018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了基岩区和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和专题填图试点,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在2018年11月举行的优秀图幅展评会上,工作人员展示了试点填图成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2021年7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深部地球物理学科组博士研究生黎雨晗、副研究员黄海波、研究员丘学林,联合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教授Ingo Grevemeyer,在中沙地块的伸展—海底扩张过程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冈瓦纳研究》。 在被动大陆边缘,陆壳受到伸展作用力依次发生裂陷、减薄、破裂和海底扩张过程,这一过程受到陆壳的...
近日,湖北省政府颁发首届湖北专利奖,我校的“一种干热岩储层裂缝形成方法”和“一种激光剥蚀信号在线平滑装置”2项专利获金奖。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的发展和老区勘探程度的增高,油气勘探逐渐由中浅层向深层、超深层延伸。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无论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还是油气勘探实践,均是当今世界油气地质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四川盆地是一个油气储量丰富的大型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由浅表至深部的复杂过程。其中,四川盆地川东褶皱冲断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上属于扬子板块西北缘,以发育一系列呈北东走向近平行的隔挡式背斜带为特征,是扬子...
2021年3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锂、铍等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预测评价”项目课题中期检查研讨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顺利召开。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王宗起和吕志成研究员、中科院地质所秦克章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登红和唐菊兴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张泽明研究员等专家,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李文渊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调查中心李光明...
了解俯冲板片与上覆岩石圈的耦合关系是认识增生造山机制这一前沿科学问题的关键。前人曾提出3种可能的增生造山机制模型,包括大洋岩石圈平板俯冲、地体增生/碰撞和板块重组,但对于地体增生/碰撞的增生造山效应尚未得到很好的例证。新疆北部是中亚增生造山带及其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在该地区厘定出一系列古生代岛弧带及若干弧-弧碰撞拼贴事件,然而关于碰撞拼贴的时限和过程普遍存在争议。解决该问题不仅对重建新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