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种群生态学相关记录360条 . 查询时间(0.453 秒)
随机选取二龄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和对照鲤各30尾,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全长、体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体厚10个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此确定影响二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体质量的主要表型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转基因鲤和对照鲤的大部分表型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体长和体高可以作为预测转基因鲤体质量的...
对太白山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糙皮桦(Betula utilis)混交林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排序法分析了环境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偏CCA评估了各个环境因子的重要程度,GAM拟合了物种丰富度对各个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壤pH、海拔、岩石盖度对物种分布有显著影响(P < 0.05),其影响强度为:海拔>岩石盖度>pH,其它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和...
利用8个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太湖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 在15个群体中至少有3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15个群体中观测杂合度均大于0683,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其波动明显,如太湖东、南部的渡口和陆巷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西、北部的华庄和洋渚等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结果显示,15个群体中部分位点...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因果实含油量高, 被作为生物能源树种在我国进行大面积栽培推广和能源开发利用。然而, 专性寄生害虫(主要为黄连木广肩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 Nikolskaya)的危害及由单性结实和败育所造成的空壳果实可能影响黄连木的果实产量和质量。为了评价种子害虫和空壳果实对黄连木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我们测定了河南省济源市3个黄连木种群...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华西雨屏区白夹竹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以及不同龄级分株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夹竹分株种群在0~0.32 m空间尺度上呈集群分布,0.64~4.48 m空间尺度上呈均匀分布,>4.48 m空间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各龄级分株种群在0~8.00 m空间尺度上主要呈随机分布,龄级间略有差别.其中,Ⅰ龄级与Ⅱ、Ⅲ龄级分别在1.76~4.16 m、0.32~4.16 m尺度上接近或...
沿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省道201线沙坡头-景泰段2侧设置48条垂直于公路的样线,调查距路缘不同距离处植被的物种分布特征,研究干旱荒漠区公路建设和运营对植被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距路缘距离的增加,草本植物的种数、盖度、生物量和α多样性均逐渐减小,5 m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高度在0~6 m处较大,密度变化不显著.0~2 m处草本植物的物种周转速率较低,2~5 m处最高,10 m后物种组成与对照相似...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被誉为“活化石” 、“和平使者”和“外交使节”。由于受天然屏障(如大江大河)、栖息地破碎化和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其野生种群被分割成20多个小种群,特别是相岭山系被分割得最为严重。动物所魏辅文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栖息地破碎化将如何影响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遗传结构及种群生存力”的研究,他们采用非损伤性遗传方法,发现小相岭大熊猫孤立小种群曾发生过严重的崩溃,种...
每隔4 d对松嫩平原肥披碱草种群进入抽穗初期的生殖分蘖株进行大样本随机挂签,于籽实蜡熟期取样,分析5次采集样本生殖分蘖株数量性状的差异及其与缩短生殖生长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殖分蘖株各数量性状指标均随生殖生长时间的缩短逐渐减小.生殖生长时间的缩短不利于生殖分蘖株的生殖生长、生殖分配和结实.抽穗时间越晚,对生殖分蘖株结实与生殖分配的影响越大.抽穗时间相差16 d,籽实生物量、结实率、生殖分配Ⅰ和...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水松不同起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检测出95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数占39.0%.与其他濒危裸子植物相比,水松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982,基因流Nm仅0.3778,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种群内变异占主导地位;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Nei的条带多样度(He)和Shannon信息指数...
2001-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了14个地理种群总计126个样本,以线粒体控制区作为分子标记,分析大卫鼠耳蝠种群系统发育关系和殖民历史.根据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构建的TCS网络图,将大卫鼠耳蝠的14个地理种群划分成3个地理区域,分别为中东部平原区、西南高原区和南方丘陵区.在53个单倍型中,浙江的单倍型14、贵州的单倍型47、广东的单倍型50分别为3个地理区域的祖先单倍型.Geodis、错配分布和...
2008年夏季采用样带样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7个断面进行植被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Whittacker指数和Cody指数)分析环境梯度下种群多样性变化规律,利用种群分布格局指标(扩散系数、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标)定量分析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格局特...
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会造成生物物候期的改变,导致物种地理分布的变化,增加物种的灭绝速率。分析了利用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影响模拟的技术,指出模型的适用性和不确定性。最后,针对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方向。
虽然个体大小和密度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但是大多数基础研究只观测植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 即地上部分大小-密度关系, 而对于地下构件大小-密度关系的研究十分薄弱。因为植物个体的生长是构件变化的过程, 所以个体大小和密度的关系不仅表现为种群水平和个体水平, 也表现为构件水平。该文研究了5个密度(36、49、64、121和225株·m–2)的红葱(Allium cepa var. prol...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时期麦红吸浆虫及其卵寄生蜂混合种群(宽腹姬小蜂和尖腹黑蜂)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麦红吸浆虫休眠体的半变异函数的最优模型为球型,成虫的最优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幼虫最优模型为线性有基台型,卵寄生蜂混合种群半变异函数的最优模型为球型-指数型.麦红吸浆虫休眠体、成虫羽化初期、成虫羽化高峰期、幼虫和卵寄生蜂混合种群的空间相关范围分别为53.6、190.6、154.1、4.2...
阐明了物种丰富度格局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并论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能量假说、地质历史过程假说、中域效应假说和Rapoport法则4种假说。这些假说对物种丰富度格局成因作出了一定解释,但针对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普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对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影响格局分布的因素加以归纳总结,对我国未来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进行展望,为制定区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战略提供参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