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植物化学相关记录943条 . 查询时间(0.752 秒)
金洪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1、绿色农药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 以我国农业病虫害为作用靶标,微生物/植物代谢产物或商业化学农药为先导,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绿色农药;开展微生物/植物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开展化学农药的合成方法研究。2、退化草地的生物防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针对草地退化严重、草畜失衡、生产力低效问题,以现有退化草地的生物防治技术为基础,开展鼠虫害监测技术...
滨海湿地在全球尺度养分和碳循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同时是养分物质的源和汇,而且是重要的碳汇(“蓝碳”)。湿地植物作为滨海湿地重要组分,对其叶片元素含量及比率(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和碳循环。然而,我们对于滨海湿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的全球格局却仍不清楚。此外,滨海湿地具有独特的环境条件,如周期性的潮汐和较高的盐度等。同时,两大主要滨海湿地类型,草本为主的盐沼和木本为主...
严宽,男,四川宜宾人,1983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副教授,宜宾学院川茶学院林学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及茶叶品质的微生物调控手段研究。四川省植物学会会员,2019年在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企业挂职锻炼。主持省市及重点实验室项目7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黎胜红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植物二倍半萜的化学多样性、生物功能与生物合成等研究。前期从两种喜马拉雅特有唇形科药用植物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 Smith)和火把花(Colquhounia coccinea var. mollis)的腺毛和叶中发现了两个家族(分别命名为米团花烷和火把花烷)系列新颖骨架的二倍半萜,具有重要防御功能和显著免疫抑制活性,并从米团...
韩凤英,女,1980.10出生,山东曹县人,副教授。1999-2003年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2006年就读于福建农林大学农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至今就职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
王绍敏,女,1966年6月出生,山东冠县人,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8月至2001年11月在菏泽市农科所工作,2001年12月至今在本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
王绪英,女、山东泰安人、汉族,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9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武汉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主讲课程有《生物化学及实验》、《酶学原理》、《药用动植物的保护与开发》、《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细胞生物学实验》。
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天然产物是发掘小分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不竭源泉。然而,复杂天然产物的构型确证难及含量过低的问题,成为了其向新颖先导化合物不断推进的主要瓶颈。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之一,在民间广泛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肿瘤等功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要类群植物化学及功能研究团队普诺·白玛丹增研究组一直致力于该属植物中新颖先导...
张明哲,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学博士)。研究方向:1.寄主-病原分子互作机理研究;2.天然产物化学与生物合成。编著:《基础生物学实验指导》,2013.05吉林大学出版社,并列主编。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作物灰霉病菌致病相关因子组蛋白去甲基化酶BcJar1调控病原发育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No. 31871913),01/2019-1...
翟璐璐,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植物生长发育机理;2.植物次生代谢物。代表性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8.01-2020.12):蓝莓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miRNAs的鉴定及其作用机理研究(3A417F346202)主持;2.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资源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17.11-2018.12):萝卜低温胁迫响应关键基因...
金银花开花先白后黄,因开花时看似金银二色而得名。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金银花的花色变化是由发育过程中多种色素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变化共同影响所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英国医学委员会植物生物学》在线发表。论文通讯作者、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研究员梁国鲁介绍,金银花的花瓣在花蕾形成初期为绿色,继而变白直至花朵开放,开放后又逐渐变成黄色。研究团队对金银花花瓣颜色转变过程中的色素物质变化及其代...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是由光系统I(Photosystem I,PSI)和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两个光系统推动的。研究光系统的结构和不同植物之间的区别,不仅能够阐明光合作用机理,而且对于认识植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苔藓植物是现存最早的陆生植物,代表了植物演化过程中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之一,是研究光合作用机理的理想模式生物。在紫色光合细菌中,光能首先被捕光天线复合物(LH2,LH1)捕获,然后传递到光反应中心复合物(RC,Reaction Center)进行电荷分离,经过一系列的电子转移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植物所于龙江研究组与日本茨城大学大友征宇研究组和神户大学木村行宏研究组合作,解析了紫...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农资中心俞振明博士在段俊研究员的指导下,以铁皮石斛为材料,挖掘到8个DNA甲基转移酶(DoC5-MTase)和3个DNA去甲基化酶(DodMTase)。除DME亚家族在双子叶植物中特异分布外,MET、CMT、DRM、DNMT2、ROS1、DML3亚家族均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广泛分布,且各自形成了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特有的单系基因家族。铁皮石斛DoC5-MTase和DodMTase启...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俊峰教授课题组联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Guido van den Ackerveken教授课题组在植物学著名杂志《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guided Analysis of the ArabidopsisJASMONATE-INDUCED OXYGENASE (JOX) 2 Reveals Key Residues of P...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