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行为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动物行为学相关记录692条 . 查询时间(0.635 秒)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濒危动物保护研究论文称,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被拍到穿过一个人造绳桥,这个绳桥连接了它们林冠生境的巨大空隙,表明人造绳桥或有利于这类珍稀灵长类动物的保育行动。海南长臂猿只在中国海南岛的森林中被发现。在栖息地内,它们会在地面上的树木之间穿梭,而天然或人为的林冠空隙会将种群局限在特定区域内,限制它们的觅食繁殖机会,增加被捕食的风险。
2020年8月20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九亭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龚能团队与梁智锋研究组在《Current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家庭中有婴儿促进狨猴利他行为》的合作研究。该研究通过新建一种客观评价狨猴利他行为的实验范式,结合清醒狨猴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发现有婴儿的狨猴家庭中,狨猴父母的解救利他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多变化,很长一段时间内,“宅”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事实上,为了生存而与自己的同类保持距离,并不是人类的独特性为,为了防止疾病流行,很多群居性动物也会采取“社交隔离”,有些动物执行得比人类还“自觉”。
蚂蚁是最成功的社会性昆虫,在现代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蚂蚁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早期蚂蚁的形态和生态较为单一。而近几年,各国学者从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系列的原始蚂蚁(例如驼蚁、魔蚁),极大改变了我们对早期蚂蚁演化历史的认识。201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员与法国科研人员在白垩纪琥珀中报道了一类独角蚁(属于黑帝斯蚁)化石。该类蚂蚁具有一...
Plucky, beautiful, and declining in numbers at about 2% annually, rufous hummingbirds make their long annual migrations in different timing and route patterns based on age and sex, new U.S. Natio...
换羽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种行为,但对于这种行为的演化,目前学界知之甚少。近日来自以色列和中国的科学家在国际著名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报道了已知最早的顺序换羽行为的化石记录及研究成果。研究认为能够确保鸟类和非鸟长羽毛恐龙维持全年飞行能力的顺序换羽模式至少在约1.2亿年前已经出现,推测其演化与日常觅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为紧密相关。羽毛是非常复杂而精巧的结构,对鸟类来说...
蝙蝠具有超强导航能力,它们是如何在几小时内飞行几十公里觅食、然后又准确回到起点呢?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蝙蝠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空间记忆能力,能利用标志物对周围空间建立“认知地图”并以此导航。蝙蝠可利用声波分辨近处物体的能力已广为人知,而它们前往远处觅食时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导航,吸引了两个以色列团队进行研究。一个团队来自特拉维夫大学,另一个团队由希伯来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组成,两个团队的论文均...
2020年7月6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组在The ISME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Coprophagy prevention alters microbiome, metabolism, neurochemistry and cognitive behavior in a small mammal” (https://doi.org/10.1038/s41396-020-071...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景键教授团队和物理学院的刘锋教授团队,以及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Cropper和Weiss教授共同提出了一种解释动物可变性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相关成果以"Synaptic mechanisms for motor variability in a feedforward network"为题于2020年6月19日在Science Advance...
戎可,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黑龙江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荣誉与奖励:2018,梁希科学技术奖励科普三等奖;2018,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3名);2006,呼伦贝尔市十大杰出青年。主要研究兴趣点包括:(1)动物贮食行为及其对植物种子传播的影响(2)啮齿动物种群波动与食物资源的关系(3)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动态对动物行为及种群波动的影响。
迁徙动物每年迁徙数千公里。当一个迁徙物种的个体停止迁徙并建立起定居种群时,就会发生迁徙损失(即迁徙下降),这种现象在鸟类和蝴蝶中有记录。从理论上讲,如果定居和迁徙的种群在繁殖上相互隔离,迁徙的损失和收益可能会促进物种形成。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生物学系的戈麦斯-巴哈蒙等研究人员提出的证据表明,叉尾王霸鹟(Tyrannus savana)的迁徙下降导致了物种形成,从而导致繁殖隔离。迁徙下降的频...
金龙如,从事动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关注鸟类和蝙蝠的声行为及其适应进化。先后主持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各1项,在Animal Behaviour等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7篇。现任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秘书、长春市动物学会秘书长和吉林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先后指导4名本科生毕业论文,4名硕士生毕业论文,均已顺利毕业。目前,指导4名硕士生论文和...
任宝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自1996年6月,一直从事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的行为生态学与行为学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正式在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塔城响古箐地区建立滇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2008年-2010年出任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滇金丝猴研究中心技术总监。研究领域:灵长类动物行为学、生态学。自研究金丝猴以来,已正式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
张健旭,男,1964年生,籍贯河北赵县,博士(1997),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行为和化学通讯研究组组长。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讲“动物行为学概论”。以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我国主要害鼠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种内和种间化学信号的组成及功能的进行研究;并在信号鉴定的基础上,针对化学通讯系统的整个回路,开展化学信号受体、嗅觉认知的神经回路及调控基因的研究。最早在国内鉴定出高等动物的...
日前,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李进华教授、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Lixing Sun教授和德国灵长类研究中心/哥廷根大学Peter M. Kappeler教授共同主编的《The Behavioral Ecology of the Tibetan Macaque》(短尾猴的行为生态学)一书正式上线,该书由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Springer(斯普林格)出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