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物理力学 >>> 原子与分子动力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原子与分子动力学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2.646 秒)
王建国,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非晶合金,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性非晶合金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仪器设备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开发,相关科研软件开发。专利:王建国,赵慧,李维火,一种测量材料真实应力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专利号:ZL201810239302.2;王建国,杨浩,潘冶, 一种获取非晶态物质径向分布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专利号:ZL...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液态富硅Au20Si80合金的快速凝固过程.在此基础上,使用双体分布函数、配位数、最大标准团簇、能量和三维可视化等方法研究Au-Si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微观结构规律.结果指出,体系中形成种类繁多的非常规非晶结构,以类Si结构为主.类Si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中心原子几乎都为Si;以Si原子为中心的类Si-A、类Si-B、类Si-C、类Si-D配位数为5,其外围原子元素组成类型主...
2021年3月9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的赵瑾教授研究团队在第一性原理激子动力学方法发展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在自主知识产权的程序Hefei-NAMD中率先实现了自旋分辨的real-time GW+BSE(GW+rtBSE)激子动力学,可以在第一性原理的层面上准确包含多体效应,突破了GW+BSE方法在含时动力学上的瓶颈...
曾建平,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1. 分子动力学模拟;2. 密度泛函理论。
伊长虹,男,副教授,2011年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主要方向是分子动力学,超导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研究。20145-2015.5在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做访问学者。发表论文20余篇。
尹妍妍,女,讲师,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2005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学历,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分子动力学模拟,碳纳米管储氢等方面的研究;主讲《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计算物理学》、《普通物理(1)》、《计算机科学基础》等课程;主持山东交通学院教研课题两项,获得中国交通教育学会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两项;参编教材三部;2015年获得山东交通学院教学比赛一等奖,201...
李洪云,女,副教授,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强场分子动力学研究,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教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参编《大学物理(1)》、《大学物理(2)》教材,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青春”、“山东省物理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等大赛...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函数的精确性会影响分子动力学级联碰撞模拟结果的精确性。本文选取5种典型的金属钨势函数进行比较测试,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用能量为10 keV和50 keV的初级碰撞原子进行级联碰撞模拟,讨论和分析了辐照过程中缺陷的产生、缺陷团簇和位错环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最终稳定状态下的弗兰克尔对的数目,不同势函数的模拟结果没有明显差别,而对于缺陷的空间分布、缺陷团簇分数及位错环的分布,不同势函数...
车丽,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分子反应动力学,低气球轨道材料的原子氧效应,小分子在单晶表面的吸附脱附研究。荣誉奖励: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合作,提出了一步法合成单原子催化剂的新策略,该单原子铂催化剂显示出高效的液相选择加氢性能,同时,高温合成过程有利于单原子催化剂稳定性的提高,相关成果以“One-Step High-Temperature-Synthesized Single-Atom Platinum Catalyst...
同济大学大学物理课件 原子物理2。
同济大学大学物理课件 原子物理1。
张兴丽,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微尺度纳米薄膜材料传热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木材的水分迁移与热量传递过程仿真研究。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项目一项,发表科技文章10余篇。
新近快速涌现的多主元高/中熵合金颠覆了由一种或两种金属主元构筑的传统合金设计理念,因其具有高强韧塑性、抗辐照、耐冲击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空天、国防、能源等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
潘丽华,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冷原子系统的涡旋动力学研究;铁基超导体中的掺杂效应及杂质散射效应研究;低维自旋系统的阻挫效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