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光学工程相关记录29078条 . 查询时间(4.132 秒)
由于光的传导效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一致认为传统光学显微推理系统的最小辨别能力存在极限,显微系统能辨别出的最小信息细节大约在照明光波长的一半量直到上世纪90年代,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新型的显微成像方案来突破短路极限。
2024年1月28日,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吉林新建1.2m近红外激光测距平台上联合开展非合作目标极限探测指标验证实验,成功获得了非合作目标(NORAD编号:00900)的激光测距微弱回波数据。经处理,有效数据弧段长度为1分15秒,有效数据点数为47个,等效1000km目标的最小尺寸为0.1174m,达到了1.2m近红外激光测距系统的非合作目标激光探...
2024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在骨关节炎治疗纳米药物库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hondrocyte membrane-coated nanoparticles promote drug retention and halt cartilage damage in rat and canine osteoarthritis为题,在线发表在《科...
2024年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可片上探测和预处理的仿生视听光电探测器》(Bionic visual-audio photodetectors with in-sensor perception and preprocess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仿生“视听”光电探测器,通过模...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课题组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组件领域取得新突破,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其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5%,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的世界纪录效率,为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23日以《Homogeneous crystallization and buried interface passivation...
2024年2月22日,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在Science开放获取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以“Bionic visual-audio photodetectors with in-sensor perception and preprocessing(可片上探测和预处理的仿生视听光电探测器)”为题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仿生“视听”光电探测器,通过模拟人类感知系统中...
光动力疗法(PDT)是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并获得临床批准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与化疗等全身性治疗手段相比,PDT是局部治疗手段。PDT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但这一特性使PDT无法阻止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导致肿瘤复发。此外,PDT对氧气的消耗会进一步加剧肿瘤区域乏氧情况,促进肿瘤发生转移。而肿瘤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既能够阻止肿瘤转移,又能...
2024年2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对Ia-CSM类超新星SN2018evt晚期的光学与中红外多波段观测信号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超新星爆炸后几年内的中红外测光数据,见证了热核爆炸超新星晚期的尘埃形成与演化现象。结合激波消融星周尘埃、星周尘埃和新生成尘埃的热辐射等物理过程,SN2018evt晚期的中红外流量超出得到了成功的解释。该研究成果在2024年2月9日以“Newly formed ...
极化激元是一种光与其他粒子或准粒子相互作用耦合形成的电磁模式。其不仅可以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还能将自由空间光局域在纳米尺度,实现在纳米尺度下对光的操控。近年来,光学各向异性材料的极化激元由于具备新奇的光学特性,已经成为极化激元学中的重要领域。在各向异性材料中,当介电张量呈现相反符号的元素时,其光学等频面呈现双曲面形状并允许双曲极化激元的传播。双曲极化激元一直是层状材和天然晶体中重要的研究主题,...
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冲压发动机主动冷却结构中吸热升温后会经历过热液态、跨临界态、超临界态甚至裂解态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由此导致的热力诱导流动不稳定性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主动冷却的关键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对于多管道失稳流动研究多集中于流量漂移以及密度波动态失稳两个独立问题,但两者在并联管道失稳流动中实际是紧密关联的。尤其是在多管道、多物理耦合的强非线性作用下系统的失稳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考...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研制出性能世界领先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从根本上阐明了钙钛矿材料不稳定的根源,解决了自诞生以来困扰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运行稳定性问题,为钙钛矿材料在发光显示领域的产业化指明了方向。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率先研制出性能世界领先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从根本上阐明了钙钛矿材料不稳定的根源,解决了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困扰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运行稳定性问题,为钙钛矿材料在发光显示领域的产业化指明了方向。相关论文于2月5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科研成果2023年论文。
2024年2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化学传感器研究组(106组)冯亮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关于超薄二维纳米结构在超灵敏气体传感中的机遇与挑战的综述文章,系统介绍超薄二维纳米结构在气体传感中的重要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脂质体、外泌体等纳米制剂在疾病治疗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体内停留时间短、清除速率快等挑战,合适的递送载体可改善其体内行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关于药物分子的递送研究已持续几十年,而对于纳米粒递送的研究却极少,且分子水平的治疗剂适用的载体通常无法递送纳米粒。所以,制备生物安全、具有开放孔道、孔径在纳米尺度范围的多孔载体,用于纳米粒的递送,将为药物递送开辟新思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