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子集成技术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光子集成技术相关记录674条 . 查询时间(2.015 秒)
室温液态金属是一系列熔点低于或接近环境温度的金属或合金,蕴藏着诸多令人着迷的材料特性,为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制造、半导体、机器人及低碳能源等许多领域的变革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新一代功能物质及材料,液态金属凭借其卓越的内在无限可拓展性,在基础科学和工程实践中彰显日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2023年来液态金属生物材料、可变形机器人、芯片冷却、印刷电子及半导体、3D打印等令人兴奋的应用纷至沓来,引发了...
陈舒,女,汉族,1988年出生,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PbS胶体量子点(CQDs)由于具有带隙宽、可调谐以及溶液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太阳能电池、红外成像、光电探测以及片上光源的集成光子器件中。然而PbS CQDs普遍存在发射效率低和辐射方向性差的问题,因此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半导体等离子体纳米晶或全介质纳米谐振腔来增强PbS CQDs的近红外荧光发射,使其成为更高效、更快的量子发射器。但是普遍存在光场限制能力弱,Q值低的问题。
2023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光电子课题组李明研究员-祝宁华院士团队研制出一款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act optical convolution processing unit based on multimode interference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
硅光技术具有CMOS兼容性及高集成度等突出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学界和业界高度重视,经过20余年迅速发展,已成为光子集成领域主流研究方向,被认为是支撑未来光互联、光计算、光测量、光传感等信息光电子应用的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满足日益复杂且多样化的实际需求,亟需突破单元器件性能瓶颈和功能芯片集成规模。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在西安全面启用。该平台具备光子芯片制程中的光刻、刻蚀、蒸镀等多项核心工艺,将为光子产业项目提供产品研发、中试、检测等全流程技术服务,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打通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
孙一翎,教授。1997年获浙江大学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科博士学位。1997年4月—2007年3月在深圳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7年4月—2010年11月在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从事集成光学器件和光电子技术应用等领域研究,2010年12月起在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团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团队和北京大学张青团队研究了机械剥离的InSe中面外激子的荧光发射增强,最大增强因子达34000,为面外激子光学性能的调控和面外偶极取向的集成光子设备的设计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要求。天文学发展至今,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加强,在实现成本与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2023年来,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同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
2023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芯片集成研发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二维光驱动纳米机器”模型,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实现二维金属纳米片在二维固体表面定向操控,该工作解决了在非流体环境中实现光学操控微粒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以“Photoacoustic 2D actuator via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 action on van der Waals ...
单相非隔离逆变器由于其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方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低功率等级的光伏并网系统中。由于单相非隔离光伏逆变器需要克服共模漏电流和两倍频功率振荡这两方面的共性问题,其拓扑通常被设计为交直流共地型结构,同时还需要加入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以缓冲两倍频功率振荡。储能元件的加入,尤其是分立的电感,其磁芯利用率低的缺点不利于逆变器功率密度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集成的单相非隔...
魏伟,男,1989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鹤壁市,博士,2018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加入董毅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波光子学(时频传输、微波信号产生及处理)和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光/微波信号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基于复合锁相环路的高稳频低相噪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研究》(2019-2021年),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Optics Letters,Opt...
董毅,男,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所在学科为光学工程,主要从事微波光子学和光相干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光传输与宽带光接入、光电测量技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他引6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4项。先后获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先厂商睿创微纳2023年3月13日发布公告称:将通过设立子公司,布局光子芯片,打造国产特种芯片企业。据披露,睿创微纳与无锡微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睿创光子(无锡)技术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600万元,无锡微分出资400万元。由于睿创微纳实际控制人马宏担任无锡微分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公司高管陈文礼担任无锡微分的合伙人,因此本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