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电成像技术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光电成像技术相关记录1325条 . 查询时间(0.454 秒)
孙世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面向航空航天、医工交叉等领域,一直从事阻抗谱测量、电学成像和磁纳米粒子成像的基础问题及应用研究工作,针对高速多频解调、阻抗谱测量、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信号处理及参数反演方法,研制了高速多频电阻抗成像测量系统。把所提出的高速阻抗谱测量与成像方法应用于我国陆上主力油田高效开发、航天动力多相流测试等领域。
曹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层析成像与分布参数反演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针对大型油气田开发、煤清洁高效燃烧、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发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复杂多相流分布参数测量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新成果,在本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80余篇,EI检索论文数十篇(不含SCI检索),主要论文可见于https://orcid.org/0000-0003-...
屈玉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成像和高精度视觉检测的基础前沿、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30余项。针对显微视觉检测系统景深小、可测倾角小和分辨率低,以及目标探测与识别信息少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液体透镜和计算成像的高精度景深扩展、多视层析显微视觉三维检测、傅里叶变换通焦扫描和多模...
饶静,国家级青年人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洪堡学者,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智能传感器、工业检测与评估、结构健康监测等。
孙江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5月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于英国布鲁内尔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0月至10月至2017年4月在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任副教授。2017年7月起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任副教授。
马建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2016年起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获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双博士学位,2008和2011年分别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
一种用于粒子成像的高速脉冲成像检测器,该检测器包括荧光屏、双层微通道板、绝缘底座和脉冲成形电路;荧光屏和双层微通道板分别固定在绝缘底座的两端,荧光屏与微通道板之间形成一间隔,荧光屏与微通道板的高压电源通过接线由脉冲成形电路(4)供给。任何具有一定动能的离子和电子在同样电场加速下,由于电子速度飞行时间要远远短于离子的飞行时间和其它噪音电子,当信号电子飞行到微通道板时,微通道板打开记录电子的荧光成像信...
一种数字成像管棒材缺陷无损探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 成像管棒材缺陷无损探伤检测系统包括系统由待检工件台(1),上料传送 台(2),对接机构(3),高速检测台(4),分离机构(5),下料传送台(6), 分选机构(7),合格工件仓(8),不合格品仓(9),水循环系统(10),无 损检测仪器系统(11)和电气控制系统(12)。本发明的优点是:检测记录 能直观地显示出缺陷的大小和位置及其严重程...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医学中心的任无畏教授团队在荧光成像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提出创新性的成像仪器系统,为肿瘤诊断和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可靠而有力的工具。
近代物理所原子物理中心马新文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ArCH4团簇的碎裂实验,在原子间库仑衰变诱导分子电离解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于2023年12月18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强大的核医学功能成像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PE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低且含有噪声,有必要对PET图像进行去噪以提升PET图像的质量.随着PET/MR(Magnetic resonance)等一体化成像设备的出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先验信息可用于PE...
2023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承办的第二十四届东亚亚毫米波接收机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太赫兹成像装置和太赫兹成像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电成像器件辐射损伤的分类方法,应用于图像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获取不同退火时间下光电成像器件采集到的暗场图像像素的暗电流数据,对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的暗电流数据进行样条插值,得到样条插值结果,对样条插值结果取切比雪夫零点,对切比雪夫零点进行拉格朗日插值,得到暗电流演变的多项式结果并将暗电流演变的多项式结果在预设坐标系中绘制成暗电流演变曲线,对于每两个不同的像素,分别将每两个不同...
2023年11月29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林教授研究小组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进展"High-resolution metalens imaging polarimetry"。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