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元件加工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光学元件加工相关记录274条 . 查询时间(0.497 秒)
2022年6月29日,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泽峰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ervasive translation of circular RNAs driven by short IRES-like elements”的研究论文,报导了环形RNA翻译的新机理。该研究通过对随机序列的筛选,系统性鉴定出多个类IRES(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元件来驱...
2021年6月25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张新亮教授团队“光子器件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调控和增强机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因其具有保暖性佳、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穿着舒适无静电作用等优点备受人们青睐。棉纤维是由受精胚珠的表皮细胞突起、伸长、壁加厚而形成的单细胞毛状体,也是研究细胞伸长和发育的理想模式材料。油菜素内酯(BR)在棉纤维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BZR转录因子是BR信号转导途径的核心元件,参与了多个植物发育过程,但是BZR转录因子是否参与、如何参与棉花纤维发育目前尚不清楚。
上海光机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在超精密光学自由曲面的单目偏折测量中取得新进展,提出了空变球模型的迭代自适应优化算法,消除偏折测量中高度-斜率歧义性问题,实现自由曲面无先验模型条件的高精度面形测量。该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单目偏折测量技术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拓展了单目偏折测量技术对复杂未知模型光学元件的测量能力,为未来智能光学制造的发展打下基础。相关成果以“Iterative space-variant...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期该校张斗国教授研究组研制出一种基于光学薄膜的平面型显微成像元件,用于被测样本的载玻片,可在常规的明场光学显微镜上实现暗场显微成像和全内反射成像,获取高对比度的光学显微图像。利用光学原理,光学显微镜可把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是明场显微镜,它利用光线照明和样本中各点依其光吸收的不同,在明亮的背景中成像。但对于一些未经染色处理的生物标本或其他透明...
2021年11月29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斗国教授研究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光学薄膜的平面型显微成像元件,用作被测样本的载波片,可在常规的明场光学显微镜上实现暗场显微成像和全内反射成像,而获取高对比度的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Planar photonic chips with tailored angular transmissi...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王鹏飞研究员带领高通量辐射防护材料与技术课题组,成功研制出具有宽谱高效电磁屏蔽光学窗口元件。该款光学窗口元件在1-18 GHz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效能平均数值>50 dB,其可见光-近红外透光率>80%,元件尺寸可达350 mm口径以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在优化飞秒激光多光子聚合(MPP)增材制造加工精度调控研究中取得研究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对光刻胶中引发剂浓度的调控实现对聚合产物极限尺寸的有效控制,揭示了多光子聚合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扩散行为。相关成果发表在《光学材料》(Optical Materials)。基于飞秒激光多光子聚合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微机电、微光学、生物结构等领域的3D打印微纳结构...
上海光机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在磁流变超精密加工理论及工艺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发现磁流变超精密加工中存在特定的仅有数十微米带宽的“魔法”角度步距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稳定地获得无波纹表面,而不影响其他空间频率误差的收敛。与传统的磁流变正交加工方式相比,在“魔法”角度步距状态下产生的中频误差可以减小几个数量级从而淹没在噪声中。“魔法”角度步距是一种全新的消除中频误差的方法,简单且高效,将磁流变...
自由曲面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革命性光学成像技术,是目前国际光学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NASA将其列为“Cutting Edge Technology”,ESA将其列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颠覆了传统光学曲面回转/平移对称的局限性,为光学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多设计自由度,具备大幅提升特别是非对称光学系统视场、像质、体积等的潜力,成为未来光学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自由曲面...
2020年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主办,浙江省航空发动机极端制造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大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多能场复合智能制造大会(CHIM2020)”在宁波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180余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大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张文武研究员任大会主...
流场形貌的控制是微流控领域一个基础研究问题。其中,涡流的构造和应用最吸引研究人员的兴趣。涡流具有在微观尺度下操控颗粒或微型物体的潜力,已有一些工作展示了使用涡流来分离不同粒径的颗粒或细胞。较之前集中在高流速的条件下构造涡流的工作而言,如何在低速流动的条件下在微流体通道中构造涡流仍较具挑战。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研究团队结合化学深刻蚀和激光抛光对精磨后的熔石英玻璃进行加工,获得了具有超光滑表面和高激光损伤阈值的熔石英元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Optics Letters。
近日,由印刷电子研究部崔铮研究员撰写的《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第4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崔铮研究员2005年撰写第1版以来该书的第三次再版。《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第4版)全书67万字,全面介绍了微纳米加工各个技术门类的基础与最新进展,包括光学曝光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光刻技术,例如浸没式曝光与深紫外(EUV)曝光技术;电子束曝光技术;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扫描探针加工技术...
龚峰,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光学元件精密成形工艺与装备;精密模具加工及其表面改性;特种塑性成形工艺及理论。获得荣誉:三维叠层微电极关键成形工艺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10),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9.03.腾讯良师奖. 深圳大学/腾讯基金会, 2016.12。代表专利:龚峰, 李康森, 王小权, 李积彬.一种光学非球面玻璃模压成型设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