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相关记录703条 . 查询时间(4.222 秒)
2023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与杜骏研究员团队在胶体量子点多激子动力学与光增益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Victor Klimov团队合作,开发了体积紧凑的“俄歇抑制”型胶体量子点,在量子点溶液中观测到了准连续光泵浦下的放大自发辐射现象。
热电材料能够利用元件两端的温差,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在废热发电、绿色制冷等领域颇具应用潜力。在种类繁多的热电材料中,无机纤维因优异的机械性能、抗腐蚀和耐高温等性能而备受关注。玄武岩纤维(BF)是以天然火山岩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后制成的连续纤维,具有强度高、耐高温和热导率低等性能,但它的绝缘特性限制了在热电纤维领域的发展。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所丁宝福团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上,以A multifunctional opto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2D material with wide bandgap为题撰文,报道了首个0D/2D偏振发光异质结,为偏振发光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该工作将宽带隙二维材料的优异调光特性...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所丁宝福团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上,以A multifunctional opto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2D material with wide bandgap为题撰文,报道了首个0D/2D偏振发光异质结,为偏振发光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该工作将宽带隙二维材料的优异调光特性...
肿瘤疫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它是利用鉴定出的肿瘤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从而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实现肿瘤细胞杀伤和预防复发转移。近日,赵潇和聂广军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细菌来源的纳米囊泡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功能强化,从而增强后续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效果的“围疫苗期”免疫预激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Bacteria-derived nanovesicles enhance tumour va...
2023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与李素萍团队,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了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动态作用及治疗意义。相关综述文章以The dynamic role of platelets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heir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评论-癌症》(Nature Reviews Cancer...
月球作为最近邻地球的自然天体,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探测的重要目标,因而我们需要对其表面环境展开深入研究。月球代表的是一类无大气天体,太阳风可直接与其表面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一方面可造成月壤晶格损伤,产生纳米铁及水分子,即造成空间风化效应;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溅射释放一部分月壤成分,为月球气体外逸层提供产生源。因此,研究太阳风与月面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认识月表物质构成和演化历史,同时也对理解月球水和气体的...
2023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二维过渡金属氢化物的可控制备及电催化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利用表面配体限域效应,打破了环境条件下形成过渡金属氢化铑(RhH)的热力学限制,开发出新型的、可在环境条件下稳定存在的二维RhH纳米片。该材料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显示出优于商业Pt/C的催化活性。
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吴卫平团队与复旦大学合作,在超薄纳米光学元件表面防污处理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提出了通过将柔性瓶刷形有机硅聚合物单分子层原位接枝于光学基底表面,得到具有耐污效果的新型“类液体”超滑薄膜。该透明超滑抗污薄膜在可见光区域透过率无显著下降,在红外区域透过率仅下降3%,是疏水表面领域全光谱内少有的高透过率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A...
为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可动态调节太阳光透过率的智能窗户备受关注。通过光致变色智能窗对阳光进行自适应控制,可对建筑物的能效和日光舒适度产生影响。含有无机光致变色纳米粒子的聚合物薄膜,因高度稳定性而成为此类智能窗户的理想材料。光致变色膜的高对比度要求薄膜中具有足够浓度的光致变色纳米粒子,而制备高透明度/低雾度的光致变色膜亦要求纳米粒子的高分散性和小尺寸。然而,同时满足在聚合物中足够浓度的、高分散性的...
2023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丁宝全课题组在利用DNA纳米机器递送基因编辑系统进行靶向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Origami-Based Gene Editing System for Efficient Gene Therapy in Vivo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2023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团队,在常温常压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及生物质氧化升级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制备了负载在碳纳米纤维上的氧配位Fe单原子/团簇催化剂( FeSAs/ACs-BCC),实现了高效电催化两电子氧还原反应合成过氧化氢,并与电芬顿反应偶联实现了乙二醇的氧化升级。
2023年11月17日,上海光机所成功制备出超大口径(1620mm × 1070mm)的无拼缝脉冲压缩光栅,该口径面积是目前国际已知最大同类光栅元件2.9倍。脉冲压缩光栅是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的核心部件,肩负压窄脉冲宽度和传输能量负载双功能,其口径大小与激光装置输出通量成正比。国际已有光栅制造技术已无法满足单路数十拍瓦到百拍瓦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发展需求。
蛋白质由长链氨基酸组成,其序列由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然而基因测序不能直接给出蛋白质丰度、翻译后修饰或剪接等信息。因此,一种高效、经济的蛋白质测序和鉴定翻译后修饰的策略对于蛋白质组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蛋白质测序的主流方法包括Edman降解法和质谱法。但这两种方法无论在测序长度、检测灵敏度、准确性,或者通量和价格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过去几年里,新的蛋白质测序方法被提出和报道,虽然这些方法在肽段...
2023年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了题为In situ label-free X-ray imaging for visualizing the localization of nanomedicines and subcellular architecture in intact single cells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