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 发电工程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发电工程相关记录1798条 . 查询时间(0.946 秒)
随着新能源发电量的增加,辅助调峰任务的开展,当前燃煤火电机组承担电网调节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本文以华能上安电厂三期2*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频繁深度调峰对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影响,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因铜铁膨胀差及温差导致的发电机绕组的松动变形、发电机振动上升、发电机进油,结合机组实际运行情况指出调峰引起的热应力和热变形是易被忽略且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正处于从模型机试制向工业化应用的过渡阶段,探索建立适用于新型高参数大容量CO2锅炉的基础调试工艺,对于促进相关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世界首台5MW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为研究对象,全面介绍了新型锅炉的技术特点,并从化学清洗、蒸汽吹管、气温调整等方面阐述了其关键调试工艺。经调试调整后,试验机组运行平稳,各项参数基本达到设计值,顺利完成72h联合试运行...
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将陆上和海上交流电网解耦,导致电力系统总的有效惯量不断减小,增加了系统稳定运行的压力。欧洲海上风电工程招标、相关标准已明确提出柔直送出方案应具备为交流系统提供惯量支撑功能。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利用柔直系统直流侧电容和基于储能装置的虚拟同步机两种对电力系统惯量支撑的策略。基于电容时间常数定义、MMC-HVDC系统控制特性及参数推导了直流电容电压控制策略,分析...
为了使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螺栓GH4169合金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与疲劳性能,须获得晶粒尺寸较小且分布均匀的组织。将δ相的析出与热加工工艺相结合,在变形前预析出一定量δ相,并通过合理地控制热加工工艺参数,可获得理想组织。因此,掌握GH4169合金热加工过程中δ相析出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GH4169合金的δ相析出实验结果,建立了δ相析出动力学唯象模型,为掌握δ相析出行为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为实现火力发电厂脱硫岛“一键启停”的目标,智能、可靠、高效的脱硫控制系统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前提。华能沁北电厂脱硫系统智能运行优化改造以完善系统测点、提升监测参数的准确性、优化系统控制策略为基本目标,提出了制浆、供浆、氧化风系统优化改造;通过历史数据建立智能辅助运行系统,给出循环泵组合建议及pH值控制范围。可以提高脱硫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使得脱硫系统高效稳定闭环运行。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专利:一种用于无线供电的散热系统及其方法
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南方电网储能公司供图
海洋能发电与应用技术研究部由海洋能发电与应用技术研究组、海洋电机系统研究组和智能海洋电气研究组组成,致力于海洋和空间装备能源动力系统前沿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海洋能发电,海洋船舶推进,空间电源技术,脉冲磁流体发电。承担多项国家863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国家预研以及企业委托技术研发课题。
1999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光伏检测中心)成立,行政挂靠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地面用光伏电池组件检测技术研究与光伏产品性能评估的检测机构,也是国内第一家完全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开展光伏电池及组件测试的实验室。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部自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太阳能热发电、中低温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建成了10kW碟式聚光器(1985)、10m长槽式集热器(1996年)、1kW碟式斯特林发电装置(2005年)、首套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仿真机(2010年)、太阳能热发电第一部国家标准《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术语》的第一起草单位(2010年)、首套热功率10W的二次反射式太阳炉(2011年)、首座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