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剂工程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催化剂工程 碳相关记录206条 . 查询时间(0.801 秒)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考核专家组到山西煤化所对合成气制低碳醇新型催化剂的单管评价试验进行了现场72小时连续运行考核。考核组专家详细审查了相关材料,并与研发团队就发展前景及科学技术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最后,根据现场运行情况的考察和考核数据分析,考核组专家一致认为:山西煤化所研究团队所研发的新型合成气制低碳醇催化剂在实验室微反评价装置上的长周期稳定性运转已超过10000小时,同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健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宋礼、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刘浩及教授汪国秀团队合作,制备出N掺杂空心多孔碳负载Co单原子纳米反应器(CoSA-HC)。该反应器作为锂-硒电池正极,表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其库仑效率接近100%,为金属-硫族电池(MCB)电极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剑和研究员葛庆杰团队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界面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发现可碳化的系列K助剂可在二氧化碳加氢的气氛中诱导铁基催化剂形成高活性Fe5C2-K2CO3界面,促进乙烯、丙烯和线性α-烯烃的生成。
近期,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李春忠教授团队利用多尺度的原位表征技术,系统揭示了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变和真实催化活性相,相关成果以“Tracking structural evolution: operandoregenerative CeOx/Bi interface 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CO2electroreduc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研究员课题组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制备不饱和羧酸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构筑酰胺键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银复合催化剂实现了端炔类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高效生成羧酸,设计的催化剂表现出了优越的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atter上,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238520303805。
近日,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孙予罕研究员、高鹏研究员和李圣刚研究员所带领的团队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催化剂研发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更高性能氧化铟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合成,研究成果以“Rationally designed indium oxide catalysts for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with h...
近日,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孙予罕研究员、高鹏研究员和李圣刚研究员所带领的团队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催化剂研发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更高性能氧化铟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合成,研究成果以“Rationally designed indium oxide catalysts for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with h...
近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卢思宇副教授课题组在碳点杂化体系电解水产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Designed Controllable Nitrogen-Doped Carbon-Dots-Loaded MoP Nanoparticles for Boost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Medium”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no E...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逐年升高。CO2转化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同时还可以得到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目前现有的各种CO2转化技术中,电催化CO2还原技术具有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够实现人为闭合碳循环等优点,为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学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当前,通过更高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并结合催化机制理解...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构建高效硼掺杂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应用于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B-N-C键用于稳定氮化碳光催化剂表面暴露的活性氮原子并且促进氮气分子吸附和活化,最终实现增强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Small上。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人工固氮...
张志明,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教授; 研究内容:功能导向团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控制合成与性能研究,主要包括:1.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清洁能源氢与二氧化碳还原;2.人工固氮与光催化有机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将太阳能驱动的有机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相结合的实例,充分利用了被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在产生太阳能燃料(一氧化碳)的同时获得了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学品(频哪醇)(图1)。可见光照下,CdSe/CdS半导体量子点(QDs)的光生电子能够将CO2转化为CO,空穴氧化三乙胺。如图2所示,CO的生成速率能够高达~412.8 mmol g-1 h-1,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孙永福、谢毅课题组在光催化选择性还原CO2方面取得新进展。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具有双金属活性位点的超薄纳米片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CO2光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众所周知,化石燃料过度利用导致的能源危机和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当前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大问题。受植物光合作用的启发,科研人员设计利用人工光合作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催...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孙永福教授、谢毅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选择性还原CO2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具有双金属活性位点的超薄纳米片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CO2光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该结果以“Selective Visible-light driven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CH4 Mediated by Atomical...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典型的低成本含碳原料,其催化转化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其中,Power to Gas (P2G)工艺能够将电解水制得的H2与CO2反应(甲烷化),实现将电能转化为可再生的化学能。如何通过筛选金属与载体前驱物实现特定结构催化剂的设计并且发挥其在催化反应中的优异特性依然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化学化工学院闫晓亮副教授作为论文的第一单位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孙威特聘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与加拿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