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池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电池相关记录3203条 . 查询时间(0.981 秒)
随着大规模储能领域的繁荣发展,传统基于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已无法满足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固态电池因其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升、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产能迅猛增长。但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面临退役,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据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预测,截至2027年,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114万吨。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和韩国延世大学Sang-Young Lee教授、高丽大学Sang Kyu Kwak教授等合作,在超低温锌离子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在水系电解质中引入软酸/硬碱两性离子,增强了电解质-电极界面的抗冻性质,以此构建出无负极、超低温锌离子全电池。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陈冲、王命泰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无机纳米材料氧化调控有机空穴传输层 2,2',7,7'-四 [N,N-二 (4-甲氧基苯基 )氨基 ]-9,9'-螺二芴 ( spiro-OMeTAD)的掺杂策略,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了 24.5%,并且显著提升了电池稳定性。相关研究成...
近日,贵阳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壹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6.6,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Weak Solvation Effect Induced Optimal Interfacial Chemistry Enables Highly Durable Zn Anodes for Aqueous ...
可充电镁离子电池(RMBs)因其丰富的镁资源、高理论比容量(镁负极为3833 mAh cm-3)和相对较低的金属镁还原电位(-2.4 V相对于SHE)而备受关注。
四川石化利用工业副产氢气,经变压吸附提纯制得燃料电池氢,成为中国石油第一家将氢气产品供应市场的单位,并为成都大运会的绿色用能提供了全力保障。
近日,巴斯夫在电池回收领域宣布两大合作项目,包括下游商用车业务拓展和上游回收工艺改进。2024年1月,依维柯集团宣布,选择巴斯夫作为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首个合作伙伴,为公司电动汽车电池提供回收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和低自放电率等优势,随着全球清洁能源革命的持续推进,需求激增,尤其在电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绿色出行的时尚标志。
日前,广州石化化工区部分蓄电池实现数据在线动态采集及预警,大幅降低了运维强度,提高了蓄电池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有效推进智慧运维向深向实发展。
2024年2月2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性能全固态钠电池关键材料”启动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议在中国科大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苗鸿雁、中国科大副校长傅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主任谭业强、中国科大科研部部长查正军、重大项...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团队揭示了空气环境中制备钙钛矿的退化机理和“全过程稳定剂”设计原则,实现了常规空气环境中(25-30℃,相对湿度30-50%)一步法制备高效p-i-n反式钙钛矿电池的突破。2月26日,相关成果以“Inhibition of halide oxidation and deprotonation of organic cations with dimethylammoniu...
随着科学探索逐渐步如地核与深空等难以充电的未知领域,高能量密度一次电池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目前所有的电对中,锂硫电池具有2600 Wh/kg的极高理论能量密度,是最具潜力的一次电池体系之一。然而,由于以下两大挑战,锂硫一次电池尚未实现实用化。首要挑战为其远低预期的实际能量密度(≤ 500 Wh/kg):过多用于促进硫转化的非活性物质(电解液与导电碳)的加入增大了体系质量负担(> 80 wt%...
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的枯竭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将能源储存系统与清洁能源收集系统相结合,对于平衡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并将其纳入电网至关重要。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ARFBs)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电网级储能技术。尽管全钒液流电池因其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已实现商业化,但其广泛应用受到钒的高成本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稳定且廉价的基于水溶性有机...
2024年2月1日,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朱瑞、英国牛津大学Henry J. Snaith、云南大学吕正红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德映等人研究出一种化学稳定的多功能缓冲材料氧化镱(YbOx),通过可扩展的热蒸发沉积用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带有窄带隙钙钛矿吸收器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使用了这种YbOx缓冲器,经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超过25%。相关成果以“Multifunctional ytterb...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