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化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环境化学相关记录2127条 . 查询时间(1.565 秒)
针对厌氧消化效能的瓶颈,以代谢水平低且缺乏有效提高活性方法的互营菌为突破口,以细胞信号转导作用对互营菌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调控为手段优化电子载体合成能力,同步开展电子载体反馈抑制解除研究,通过此方式可有效提升互营菌活性,最终可使VFA转化更彻底且可为甲烷菌提供更多能量进而提升了厌氧消化效能。项目成果可丰富现有厌氧消化理论并可为工程调控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Cu/SSZ-13是满足我国柴油车NOx达标排放最具应用前景的催化材料,但在真实柴油车尾气条件下依然面临三类主要的失活问题:高温水热稳定性差、易SO2和碱(土)金属中毒,这些问题已成为推动Cu/SSZ-13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拟采用实验结合理论计算的手段,揭示SCR气氛下Cu/SSZ-13三种失活效应的共性特征和相互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包覆疏水性介孔硅基复合氧化物、...
近期,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陈天虎教授纳米矿物与环境材料团队基于矿物材料在环境温度下低浓度甲醛净化、土壤环境中磷的归趋、抗生素废水处理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11.357,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指数选定期刊)、《Water Research》(IF=13.4,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自然...
台凌宇,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E类),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领域:固体废弃物热化学转化,生物质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持久性有机物热化学处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土壤污染评估。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CO2,加剧全球变暖。我国已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我国完善的甲烷运输通道及终端使用设施,通过太阳光驱动CO2转化为甲烷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应用前景。然而,CO2结构稳定、分子活化困难,光驱动CO2甲烷化的效率不高,且产物的甲烷选择性较低,实现高活性、高选择性光驱动CO2甲烷化面临挑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领域: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给水排水;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大气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管理与政策;水质与水生态。
近日,江汉大学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勇教授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研究在微液滴化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当水微液滴与固体接触时引起的界面电子转移可使固体表面羟基生成过氧化氢。相关结果以“水-固接触起电导致微液滴中羟基自由基复合生成过氧化氢(Water-Solid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Causes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
2022年7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在大会首日的开幕式上,举行了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表彰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王文兴教授被授予“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2022年7月26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和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范峰,协办单位代表、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井立强,大会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院士,大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委会名誉主任江桂斌院士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胡晓蕾,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催化。主持和参与的主要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十篇。
2022年6月23日,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对由江苏维尔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垃圾渗滤液高效、低耗、减量化处理成套技术”科技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本次鉴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开展。鉴定委员会由南京理工大学安立超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边博教授、南京林业大学乔维川教授、江苏省环保集团周海云高工和同济大学曹江林副教授组成。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刘建琳出席会议,会议由我会常务副理事长刘一帆主持。
2022年7月7日,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辽宁省化工学会,组织专家对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地研院公司)申报的课题——《硼泥处理处置集成技术研究》进行立项评审。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省政协资源环境界别组第一召集人、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朱京海,学会秘书长张国徽,省化工学会理事长孙云,“科创中国”辽宁生态环保区域科技服务团专家、阜新市科协副主席王世勋,大石桥市发改...
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仅次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第三大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农业。减少农业部门N2O排放对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控温目标至关重要。准确估算管理土壤N2O排放是设计和实施减排策略的前提。酸性土壤是大气N2O排放的热点区域。由茶树自身和外界因子共同导致茶园土壤酸化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为了追求高产,茶树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的现象。然而,关于全球茶园种植因施肥引起的N2O排...
方明亮,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与毒理。
《环境化学》遵循公认的出版道德规范。本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不良行为。向本刊投稿的作者须确认稿件内容的原创性,还应保证该稿件没有以其他任何语言完全或部分发表在公开刊物上。在《环境化学》上发表的文章,所有版权均属于《环境化学》编辑部,不经《环境化学》编辑部许可或授权,不许使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