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规划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环境规划相关记录450条 . 查询时间(0.648 秒)
黄成敏,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环境土壤学、环境地球化学、景观生态与环境规划等方面研究工作。
李小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所属系所: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城市景观与环境过程、水体富营养化机制。社会兼职:福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
刘仁志,男,学位:博士, 岗位副教授,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环境承载力,环境风险,环境规划与管理,规划环评,主讲课程:环境规划学(本科),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生).
陈静,女,学位:博士, 副教授, 研究领域:大气界面化学及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 大气环境规划管理与污染控制, 河口生态系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
张妍,女,学位:博士, 岗位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 城市代谢;产业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战略环评) .
陈运菊 ,女,汉族,1970年4月出生,贵州省安龙县人。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文化,199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1992年12月参加工作。1992---1999年在贵州省土地勘察规划所工作, 1999年至今在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工作。2006年5月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2007年4月至今任规划所副所长。主要负责完成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指标预测、分解工作。主持节...
杨晓红,女,1961年4月生于海南乐东县, 200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农学系土壤化学专业,农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贵州省土地勘查规划所工作,1992年任贵州省土地勘查规划所资源室主任,1997年任贵州省土地勘查规划所副所长,2001年12月获得土地管理高级工程师资格, 2004年任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2006年至今任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
安艳玲,女,1975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06年评选为贵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获得“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007年被授予"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被授予“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2010年被授予“贵州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建筑功能与空间的讨论     建筑功能  空间       2015/1/27
原始人类为了避风御寒,抵抗侵袭,随着文明的发展衍生出赖以栖身的场所——空间,被认为是建筑的起源。这个概念从根本上决定了建筑对于人类的价值并不是围合成空间的实体外壳,而是空间本身。从古至今,建筑材料、工程结构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进步,看似建筑的目的就是这样,然而仔细分析空间的定义就不难发现无论材料、结构如何变化,都仅仅是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而已。人类最早居住的天然洞穴乃至现今建设的新型建筑虽然形式外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探索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近些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大力提倡发展生态住宅(或称绿色住宅)。与之相关的技术协会、研发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评估和产品认证体系,如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
浐灞河流域城市段滨水公共空间理想图景,笔者认为是对滨水空间价值的利用,从单一的审美价值(或曾是单一的污水垃圾堆放地)转向自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内涵、生态功能、休闲娱乐体验等多元利用,从而确定适宜经济社会活动。
孙勤芳,研究员,农村环境研究中心,农村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农村环境管理与规划一级学科首席专家。研究领域:农村环境规划与综合整治研究,农村环境保护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和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农村环境规划与综合整治研究以及农村环境保护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领域工作。先后参加或承担过“七五”、“八五”、...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口膨胀、建设用地紧张、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城市综合症”,并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国内外城市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治理“现代城市综合症”、争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联合...
小区居住环境浅析     小区居住环境  浅析       2015/1/27
居住环境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生活的需要而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人工物质环境与生活组织方式,居住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而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城市主要是为了给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提供良好的设施。城市的改善和进一步的发展,应当从解决住宅及居住环境的问题入手,着重解决与城市内部组织有关的首要问题,为人们创造安适的家园。在这些安适的家园里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的老年人口数是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s。这个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将付予社会一个沉重的包袱。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居住问题,将愈来愈见重要。这个问题的能否合理解决,将涉及社会机制、经济结构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也是对城乡规划者的一个挑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