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放射医学 >>>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放射医学 CT相关记录460条 . 查询时间(0.083 秒)
评价肝脏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最佳图像质量、最低噪声的迭代重建级别。 方法 应用256层CT(Brilliance iCT)对30例患者行肝脏CT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和1~7级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肝脏同一层面的SNR和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
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剂量为1 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GSI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5 ml/kg体质量。重建GSI组数据,得到101组(40~140 keV)单能量图像,从中选出腹主动脉与竖脊肌...
对比儿童颈椎外伤后宝石高分辨CT(GE Discovery HDCT750)及64排容积CT(GE LightSpeed VCT64)扫描的辐射剂量,评价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方法对儿童颈椎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 将47例因颈椎外伤来我院影像中心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儿按照性别、年龄及就诊顺序分为A组(n=24)和B组(n=23)。A组以GE Discovery HDCT750行颈椎CT扫描...
探讨基于原始数据域的迭代重建(SAFIRE)算法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对置入模拟左、右冠状动脉的仿真体模,采用两组管电压(100 kV、120 kV)行双源CT检查,对冠状动脉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分别进行FBP及SAFIRE两种算法的图像重建,对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组内图像质量指标SNR、CNR、CT值标准差进行t检验;相同管电压不同重建算...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对照术后病理所见,回顾性分析7例HEA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7例HEA均为单发,未见明显包膜;CT平扫均呈不均匀略低密度影,4例肿瘤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20HU),2例见多发囊变;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1例呈"慢进慢出",1例为延迟强化;5例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结论 肿瘤内脂肪密度影、动脉...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恶性组、良性组与正常组的碘浓度(100μg/ml)分别为,平扫期:...
探讨能谱CT单能量(85、90 keV)成像技术去除CT尿路成像(CTU)排泄期对比剂硬化伪影(BHA)的价值。方法 对15例成年患者于CTU排泄期应用能谱CT行尿路区能谱模式(GSI)扫描,在工作站以GSI viewer浏览器重建66、85和90 keV三组单能量图像。用66 keV图像代替传统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固定窗宽(350 HU)、窗位(40 HU)...
利用能谱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GSI)定量测定健康成年女性L2骨质钙含量,评估能谱CT对骨密度(BMD)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接受上腹部CT能谱GSI扫描的成年女性271名为研究组,均无手术、肿瘤病史及其他影响BMD的疾病,年龄18~89岁,按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组。将扫描信息传至GSI浏览器进行基物质成像分...
回顾性分析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细胞癌(HCC)射频治疗后射频边缘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40例(47个病灶)接受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后射频治疗的HCC患者多次复查的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及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采用5分制(5分:肯定有肿瘤残存;4分:可能有肿瘤残存;3分:不确定有无肿瘤残存;2分:可能无肿瘤残存;1分:肯定无肿瘤残存)评价术后24...
探讨将高级迭代重建算法 技术用于降低腹部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以不同管电流(400、350、300、250、200、180、160、140、120、100、80、60、50、40、30、20、10 mA)对Fluke Biomedical RANDO 标准男性模体进行扫描,管电压为均120 kV,X线球管旋转时间0.60 s,螺距0.9...
探讨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19例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肾上腺髓脂瘤13例,脂肪瘤及成熟畸胎瘤各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脂肪瘤样节细胞神经瘤各1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含脂肪混杂密度影。13例髓脂瘤中,11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其余2例以骨髓组织为主。其中3例内见点状钙化影,6例增强扫描髓样组织均呈...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CT形态学征象与ERCC1蛋白表达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3例具有完整胸部CT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的Ⅰ期NSCLC患者的资料,均具备完整的3年总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法分析切除肿瘤标本的ERC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Ⅰ期NSCLC术后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3年DFS存在相关性(P=0.004),与3年OS无相关(P...
探讨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CT表现。 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 结果 9例中,肿瘤位于左肺3例,右肺6例,其中上叶6例,中叶1例,下叶2例;CT显示病灶位于单或多段支气管及其分支腔内,呈不规则息肉样改变,近肺门侧粗大,远端细小,局部管径移行变化急剧;平扫病灶密度较均匀,CT值27~48 HU,中位数42 HU,仅1例内见斑点状钙化...
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核21例、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结节病12例、淋巴瘤15例及肺癌淋巴结转移25例。观察肿块影像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0例LCD患者中,7例...
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shICH)血肿周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测量,评价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参数改变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临床及CT确诊的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为8~19 h。以血肿最大层面为参照,测量血肿周围1 cm内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获得相对灌注参数值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