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人体免疫学 >>>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人体免疫学相关记录2159条 . 查询时间(4.528 秒)
从安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马丁·F.巴赫曼和查丽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间距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进而不能使人体产生良好的保护抗体反应。该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子刊。与所有病毒相似,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一个重要保护机制是能够产生针对该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其他病毒感染不同,新冠病毒感染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肿瘤在未给予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情况下大面积消失。人体免疫系统经常会把肿瘤细胞当成正常细胞,此时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就成了“睡狮”。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的入侵,可能叫醒了“睡狮”,激发了人体特异性免疫或广谱免疫,从而把肿瘤细胞和其他病毒等一并干掉。
肥胖,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被证实与数十种癌症(肺癌、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患病风险增加,以及更差的预后和生存率有关。多年来,科学家已发现与肥胖有关的、可以导致肿瘤生长的危险因素,比如代谢变化和慢性炎症。但是,对于肥胖和癌症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晰。
AMPK是调节生物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之一,是治疗代谢疾病的重要靶点。AMPK感知细胞代谢状况,葡萄糖、ATP等缺乏引起AMPK激活1,促进细胞中能量的产生,并抑制各种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从而维持细胞的代谢稳态。但是人们对于抑制AMPK活性的负调节机制却知之甚少,缺乏对于AMPK信号通路调控方式的全面认识。研究能量过剩如何抑制AMPK信号通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而且对于...
人类的免疫系统起始于受精2-3周时的卵黄囊(Yolk sac),在3-4周时胚胎的Aorta-Gonad-Mesonephros(AGM,主动脉-性腺-中肾)区也出现造血干细胞。随后,卵黄囊和主动脉干细胞迁移至胎肝,胎肝造血功能在7-17周达到峰值,在20周左右衰退。在11周时,前体细胞进入骨髓,20周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的张玉霞教授团队...
近日,高等医学研究院王培会教授课题组和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课题组在新冠病毒逃逸人类抗病毒免疫方面取得新进展,在Nature旗下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IF=13.5)上发表了题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membrane (M) pro...
系统分析膳食模式与人体免疫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关系。以膳食模式、膳食结构、营养素、食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炎症、炎性、氧化应激、免疫力、免疫为中文检索词,dietary、nutrition、nutrients、food、diet、vitamin、immune、immunity、inflammatory、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逻辑组合,系...
2020年12月11-13日,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免疫学新进展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免疫学会承办,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体干细胞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协办。作为中国免疫学会主办的品牌继续教育活动之一,“免疫学新进展研讨会”的地位最为特殊,它的启动时间最早,首届研讨会在2007年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6届。研讨会的设置坚持走精品路线,特邀授课专家以学会常务理事为核心团队,...
美国《科学》杂志17日公布其评选的2020年十大科学突破,“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和测试急需的新冠疫苗”当选头号突破。中国、美国、欧洲等地科研人员在2020年年初获得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后,便尝试不同技术路线研发疫苗。疫苗研发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但在全球科学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获批使用。
据《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和生物工程支架,重建了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胸腺,该项研究朝着构建可用于移植的人工胸腺迈出了重要一步。胸腺是一个胸部器官,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成熟于此。如果胸腺无法正常工作或无法在子宫内胎儿发育期间形成,则可能导致疾病,例如人体无法抵抗传染病或癌细胞的严重免疫缺陷疾病...
门静脉高压症涉及的外科治疗中,是否都需要行脾切除术存在争议。当人们从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中逐渐关注和重视免疫功能后,就有诸多关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保脾或切脾术后发生免疫变化的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观点结论及本团队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系统回顾人体必需营养素中主要的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对人体免疫功能及疾病结局的影响。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以营养素、食物、膳食结构、膳食模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质元素等作为营养相关中文检索词,炎症、炎性、氧化应激、免疫力、免疫等作为免疫相关中文检索词;相应的以nutrients、food、diet、protein、fat、vitamin、...
人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唯一自然宿主【1】。在人类历史中,结核分枝杆菌导致了超过十亿人的死亡【2】,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感染性疾病,西方将结核称为“白色瘟疫” (white plague)【3】。当人初次接触结核菌时,个体反应存在巨大差异。大约5-10%的初次接触者会出现临床症状(原发性结核),85%会进入结核潜伏期(潜伏性结核 - 感染了结核,但...
为进一步拓展我院专职教师视野、丰富教研活动、构建从传染病防制理论到防制实践间的紧密衔接,公共卫生学院邀请陕西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组专家、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侯铁军主任医师于2020年12月3日下午在公共卫生学院会议室面向全院相关教师进行了“HPV疫苗的免疫机制和国内外接种观察研究进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门可副院长主持。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进中医药免疫事业发展,由上海市免疫学会和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办公室主办,我校研究生院、上海市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0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中医药免疫学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2月6日在我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西南片联合办学办公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个单位领导出席会议,与会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