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PM2.5相关记录314条 . 查询时间(0.038 秒)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大气污染进入较为严重阶段,京津冀等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其健康危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大气细颗粒物PM2.5具有粒径小、传输距离远、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在呼吸道及肺泡中沉降,甚至穿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影响最为严重。虽然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PM2.5能够引发心肺损伤,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2018年5月10日,生命学...
This study used the HYSPLIT-4 model combined with cluster analysis, potential source pollution contribution function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se the ground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data and meteorol...
In recent years, the air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not only causes the decrease of the visibility, but also affects the human health. As the most important pollutant particula...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use of PM2.5 gird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PM2.5 (ambient air poll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
为研究渭南市区2014 — 2016年的冬春季雾霾天气的特点,选取覆盖渭南市区的4个监测站点,分析渭南市区PM10和PM2.5污染时间分布特征;同时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等气象因素,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个气象因素同大气中PM10和PM2.5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三年来冬季PM10和PM2.5的日变化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2月— 次年1月; 春季PM10和PM...
在南昌市三种类型环境区域(混合区、道路区域以及郊区)开展PM2.5中和NH4+空气中NH3的同步采样监测,分析PM2.5中铵盐及其气态前体物的分布特征,探讨氨气的转化与细粒子铵盐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2014 — 2015年采样期间南昌不同区域空气中NH3浓度和PM2.5中NH4+浓度较高;NH3浓度存在空间分布差异,反映了不同环境区域NH3源强的差异;NH4+浓度的空间分...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空气中PM2.5细颗粒物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空气污染就越严重。通常情况下,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较大颗粒物会被阻挡在人的鼻子之外;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一部分会被鼻腔内的绒毛阻挡,虽然一部分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
采用二级稀释采样方法对1台电厂煤粉炉、1台电厂CFB锅炉和2台工业层燃炉配备的WFGD前后烟气中PM2.5进行现场采样。采用ELPI分析PM2.5的数量及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通过SEM分析PM2.5的显微结构,通过XRF、ICP-OES和离子色谱法分别对PM2.5中次量、痕量元素及水溶性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WFGD前,煤粉炉和CFB锅炉WFGD后PM2.5质量浓度减少,而层燃炉WF...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课题组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健康危害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PM2.5暴露可引起人体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上升,并促进机体的脂类氧化以及糖类和氨基酸的代谢。这一发现为防治PM2.5相关的健康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8月15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循环》杂志(Circulation)。
近日,美国气象学会会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王开存教授团队题为“PM2.5 Pollution in China and How It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Terrain and MeteorologicalConditions”的最新研究成果,王开存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发育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以大气采样器将北京市某地区采暖期PM2.5收集在石英滤膜上,超声震动后将洗脱液过滤,冷冻干燥后得到PM2.5样品。采用体外全胚胎培养模型,将胎龄9.5 d的SD大鼠胚胎以50 mg/L PM2.5染毒,然后用不同剂量(0.1、0.5、1....
2017年3月30日,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林金泰课题组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题为《全球大气污染输送和国际贸易的跨界健康影响》(“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
2017年3月30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林金泰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课题组、环境学院贺克斌课题组及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题为《全球大气污染输送和国际贸易的跨界健康影响》(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近日公布了对多瑙河大区域空气污染的一项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该区域主要城市的PM2.5污染来源中,住宅供暖占到35%,其次是农业(32%)、能源生产/工业(30%)和交通(25%)。为增强该区域空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性,需要整合能源、交通等部门的政策和相关体制机制。
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然而,目前PM2.5毒性的研究大多采用离线的方式,时效性差;而细胞染毒或动物暴露实验常常用的是高剂量、 灵敏度低且偏离实际环境暴露剂量。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研究员、物理学院罗春雄副教授集成利用空气采样、微流控、荧光蛋白标记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及单酵母菌蛋白荧光自动检测平台创建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