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1.781 秒)
校海霞,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病毒和细菌性等病原的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的相关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在2010年3月24日召开的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上,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前任所长、客座教授杜文圣(Vincent Deubel)荣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意大利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找到了病毒如何改变人类进化历程的证据。他们在139个基因中发现了400多种不同的变异,这些基因变异对人们是否容易感染病毒至关重要。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
自2005年人博卡病毒首次发现以来,其流行性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报道。由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杜文圣研究员(Vincent Deubel)领导的新生病毒研究组通过各种实验手段,深入研究博卡病毒在病毒学及免疫学上的特性,发现了人博卡病毒感染与体液免疫反应的关系,以及在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博卡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高共感染性。这引起我们对该病毒适应宿主和协助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警惕。该研究成果发...
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流行时期,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院生物局部署的甲型H1N1应急项目和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积极加入卫生部防控甲型H1N1流感联盟,组成了由李天宪、寇铮、陈建军、严兵、陈则等研究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科研攻关工作:
近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分析病原微生物学研究团队在病原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即纳米线免疫检测新方法。用酵母成纤维蛋白质Sup35作为材料,在国际上首次构建融合了蛋白质G和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双功能蛋白质纳米线,创造了新型免疫检测方法,比传统ELISA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近百倍。研究结果发表在Nano Letters[2009,9(6):2246-2250]上,Nat...
近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宁一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甲基对硫磷和对硝基酚利用菌假单胞菌WBC-3中克隆鉴定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后,又克隆鉴定了该菌株代谢对硝基酚的完整基因簇;证明对硝基酚单加氧酶和对苯二醌还原酶参与了对硝基酚代谢的起始反应;首次在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水平上揭示了微生物经对苯二酚途径分解代谢对硝基酚的机理和途径,拓展了人们对硝基酚生物降解多样性的理解。研究结果发表在微生物学重要刊物Jou...
近日,由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武汉现代病毒学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旨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病毒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推动我国病毒性传染病诊断和防治的进程,主题为“艾滋病毒、肝炎病毒和新发病毒等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科学家在变形虫体内发现一种巨型病毒新类型,它的基因库里包括来自其他物种的遗传物质。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二大学(Aix-Marseille 2 University)的迪德尔·拉奥尔特(Didier Raoult)说,这种病毒“是一种全新类型”。
2009年11月9日至10日,“生物导弹”防治害虫技术评价研讨会在湖北咸宁市举办。本次会议由湖北省昆虫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主办,全国“生物导弹”示范区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环保事业的企业均参加,会议地点选在有“中国第一组”之称的咸宁市嘉鱼县官桥村八组。
记者日前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领衔的研究小组今年年初在《病毒学杂志》(JVI)上公布研究成果:确定了两个关键的ADRP位点晶体结构,首次进行了冠状病毒ADRP位点系统结构分析。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美国莱斯大学的科学家绘制出了最清晰病毒外壳图,表明有500万个原子共同建造了此保护性外壳。此图是由高能X光拍摄的,发表在2月16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此成果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发现战胜病毒感染的疗法。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在SARS冠状病毒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 Natl Acad Sci U S A,PNAS)在线发表(www.pnas.org)。该成果由生科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现代病毒研究中心郭德银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完成,论文题目为“Functional screen reveals SARS coronavirus nonstructura...
作为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布局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的优势学科领域,石正丽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主要开展了自然界最大的病毒储存库蝙蝠所携带病毒流行病学及SARS跨物种传播的机理的研究。该研究组首次发现中国大陆蝙蝠体内存在尼帕病毒或尼帕样病毒抗体,提示我国存在尼帕或类似病毒的自然疫源地,并适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预警;分析了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所用细胞表面受体的差异,提示自然界SARS样...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2008年度连续有5篇有关杆状病毒研究领域的文章发表在病毒学顶尖级学术刊物Journal of Virology上。其中,以陈新文研究员和王华林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完成了杆状病毒融合肽的首个结构解析,对进一步了解杆状病毒的膜融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次发现F-like蛋白对病毒细胞水平感染的作用,首次证明颗粒体病毒的F蛋白是有功能的膜融合蛋白。这些研究成果对杆状病毒F膜融合蛋白的结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