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仪器及技术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0.705 秒)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赖耘教授、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合作团队,利用新型超表面实现了全可见光波段的极端不对称光散射,进而实现了一种融合了高透明性与哑光特征的宏观光学材料,其可以在保持完美透明性的同时,展现出如粗糙物体表面一般的哑光外貌。这类新型光学材料在隐形、成像和显示等领域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切实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体验。
近日,南京大学张荣院士、王学锋教授课题组与金飚兵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翟学超教授等多个课题组合作在拓扑自旋光电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在狄拉克半金属二碲化铂(PtTe2)薄膜中引入对称性破缺调控拓扑体系的能带结构,实现了贝里曲率偶极矩驱动的高效自旋光电流太赫兹发射,并通过缺陷工程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该工作不仅提供了一条引入对称性破缺实现拓扑体系高效非线性输运的普适路径,而且为发展基于大面积拓...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一种主流的平面显示技术,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铱配合物由于其较短的磷光寿命、较高的量子产率以及易调节的发光颜色,已经在商用的绿光和红光OLED材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铱配合物普遍存在的发光谱较宽、色纯度较差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在高清、高色域显示面板中的应用。虽然当前热门的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可以显示窄谱带发射和高发光效率,但是其...
光谱测量是科学和工业研究中非常强大且广泛使用的表征工具之一。传统光谱仪通常需要使用机械可移动的部件,虽然能实现超高的光谱分辨率和极宽的光谱范围,但其笨重的尺寸和重量阻碍了将其集成到实验室光学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工业检测设备,甚至是智能手机的可能。
具有圆偏振发光(CPL)特性的手性材料因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数据存储、光子技术和3D显示领域。此外,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CP-OLED)由于其易于直接生成圆偏振电致发光(CPEL)的优点,在3D显示中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手性光电功能材料和CP-OLED器件对直接实现3D显示具有重要意义。
贾国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面向航空航天对地观测、深空探测等领域,一直从事高光谱遥感成像建模、仿真和数据预处理等方面研究工作。针对高光谱遥感数据质量不稳定的难题,提出了遥感数据质量的计量溯源分析技术,获得JPL实验室成像光谱团队负责人、欧空局APEX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等高度评价。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35篇),获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9项、测绘科学技...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小强特聘研究员,与化院梁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田长麟教授合作,开发了焦磷酸硫胺素(ThDP)依赖酶和光催化协同的双催化新体系,该体系是自然界中全新的、现有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全新分子生化体系,不仅极大地扩展了酶的催化功能、为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丰富元件,还为化学领域的手性精准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策略,有望引领光生物制造新方向。成果以“A light-dri...
来自奥地利、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制出了首个中红外波长范围超级反射镜,有望用于测量微量温室气体或用于切割和焊接的工业激光器等领域。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2023年8月29日,由我校王振林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重点专项《纳米铌酸锂薄膜光子器件原理及加工》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京市集萃金陵嘉陇酒店顺利召开。按照科技部的总体工作部署,项目启动会由牵头单位南京大学举办。会议由南京大学科技处处长姜田主持,项目各协作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2023年8月13日,“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东莞理工学院落下帷幕。此次比赛从全国8个赛区6289支队伍中,脱颖而出524支队伍,约1800名师生开展了激烈的角逐。石河子大学最终荣获技术类全国三等奖1项。在西北赛区比赛中,石河子大学共荣获:技术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商业计划书类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朱荣光、徐巍、吴杰3位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屈军乐,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PIE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199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和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分别获物理电子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7月回国至今在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工...
邵永红,深圳大学优秀学者、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创新团队组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生物光子学领域激光扫描显微成像与表面等离子传感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及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和“973计划”课题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30余...
张东平,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先进薄膜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薄膜与涂层分会理事,中国表面装备专委会委员,深圳市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得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优秀教师”、首批深圳大学“荔园优秀学者”、深圳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现主要从事光电功能薄膜、光学滤光片、薄膜MEMS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程灏波,光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光机电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光电信息技术与颜色工程研究所书记、校青年科协副主席,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研究员、智能控制中心副主任。
2023年3月16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举行。会上,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出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唐江教授团队“一维链状半导体的物理性质和光电器件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