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商品流通经济学 2009”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1.859 秒)
徐州工程学院200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培育项目)一览表
徐州工程学院 2009年度 校级科研项目(培育项目) 一览表
2019/5/10
徐州工程学院200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培育项目)一览表。
为了研究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方向问题,本文从企业层面估计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和
行业的产出就业弹性。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2004 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
通过以销售额作为产出的代理变量,本文发现:(1)外资和港澳台企业的就业弹性最高,私
营和集体企业的就业弹性居中,国有企业的就业弹性最低。(2)国有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期就
业弹性最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就业稳定器”功能,但是在经济繁荣...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5年资金流量表,估算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仅可以扩张居民消费,而且要比仅在居民部门内部缩小收入差距带来的消费扩张大得多。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点,应是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具体包括提高居民从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净额、提高居民财产收入和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为此需要建立最低工...
对农民消费决定因素的分析可以指导促进农村需求的政策制定,本文利用微观数据对
农村消费和储蓄的研究发现:收入、财富的增长直接带来消费增长;农村金融发展不但可以
促进消费,还能抵抗收入风险的负面影响,减少流动性约束导致的储蓄;由于农民预防性储
蓄较多,应该考虑加大农村医疗和教育补助的力度。
本报告从财政政策的两个关键角度,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政策,来研究财政政策在1999年经济复苏中作用。研究发现(1)由于规模过小,地方政府必须保持平衡预算且不能借贷等原因,财政自动稳定器对1999经济复苏所做贡献微不足道;(2)在相机抉择政策方面,1998年的财政政策很难说成是扩张性,没有证据表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经济复苏的推动力。从研究结果出发,本报告提出了若干建议:第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将...
信贷量和M2是货币政策有效的中介目标。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逻辑是:通过准备金率调整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部冲击带来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控制经济中的信贷量和M2。但这样的调控模式会导致三大问题:(1)进一步强化数量型调控,利率难以有效起到优化信贷结构的作用,那么当前快速膨胀的信贷可能会导致银行坏账的增加;(2)过于依靠准备金率的对冲办法带来了央行的对冲行为替代了银行的商业化行为这一矛盾,使得货币政策...
我国的政府间关系通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逐步稳定下来,并且制度化。这种有限财政分权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比如教育等投入不足;收入分配不公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的结果,关键在于有限的财政分权导致了有限的地方政府竞争。很明显,在有限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地方政府竞争的复杂性,导致竞争的后果也不确定。从地方政府所掌握的资源以及资源运用的方式来看,...
本文以1994-2008年主要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使用修正的时间序列DEA方法对工业行业的TFP进行估计和分解,并通过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分析来讨论影响工业TFP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进而结合产业结构性因素对TFP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的分析表明,工业行业TFP的年均增长率在2001-2008年之间较1994-2001年有显著的上升,并且在此期间,技术效率变化...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研究以我国28省为生产单元,1970-2004年间我国大陆各省TFP增长差异产生的主要成因,以及影响技术无效率(技术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
在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上,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一个谈判目标就是实现发展路径上的减排,即碳密度降低目标。我们首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减排承诺压力,比较了不同的减排目标对中国的影响;然后通过跨国长时间的面板数据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密度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为了深入理解贸易与中国总体就业之间的关系,本文考察了进出口行业最为集中的制造业的就业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对2005-2008年的数据采用直观数据分析和计量模型估算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1)贸易的开展增加了制造业中出口扩张行业的就业,却并没有明显减少制造业中进口竞争行业的就业,在现有贸易格局下,发展对外贸易在稳定就业增长显然有着正面的福利含义。2)对外贸易容易受外部冲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
进入2009年下半年之后世界各国关于经济“已经复苏”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政府和央行都传达出经济危机治理政策收效显著的信号。随着经济形势转好,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引发了学术界和各国政策制定部门关于是否应该收紧货币政策的争论。随着澳大利亚央行在2009年10月上调基准利率之后,这个争论更加激烈。本研究主要在分析全球货币政策可能发生调整的潜在背景下,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可能面临的挑战,已经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