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播学 >>> 传播史 传播理论 传播技术 组织传播学 传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传播学 知识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317 秒)
2023年11月4日下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联盟”启动仪式暨“2023年中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0余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面的现代化,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支撑学科之一的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诞生了新的历史使命,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也被赋予了新的特征。
自主知识体系是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之根本。对这一体系进行建构需要回到新闻传播学的元问题,从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入手,厘清本学科的内涵外延,确立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论文从元问题的探讨出发,以学科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重大需求作为新闻传播学知识创新的动力牵引,明确知识体系的基本面向、焦点领域,尝试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探索...
2022年9月27日上午,第二期“新闻传播学·国所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举行。本期论坛以“刍议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问题”为题,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主讲。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主持了论坛。全所四十余名人员现场参加,来自全国的三百位人员在线旁听。
建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需要。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为我们加快...
2022年5月31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31”讲话)发表一周年。2022年“劳动节”前夕,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发表六周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对讲话中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的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需要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致力于改进和提升“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效能。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将有助于突破现有研究局限和助力“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对2013—2020年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一带一路”研究文献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进行全景式总结,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中研究群体较为分散,作者层面和机构层面的合作程度较...
随着信息传播的技术发展,传播学知识生产数量增长,但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学科基础理论并未有明显创新。中国传播学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现实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避免简单化地在中国实践和西方理论之间互相验证。在重视数据实证研究的同时,更要提升研究的想象力,实现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创新突破,形成鲜活的中国传播学理论。
知识社会学与传播研究原本同根相系,但却随着美国传播研究的学科化而分道扬镳,如今又呈现出一种重新融合之势。或许正因同根相系,曼海姆在20世纪初为知识社会学奠基的同时,也对知识社会学与传播研究的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他对传播研究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了知识社会学这个一般分析方法,以及对意识形态和政治传播的论述,还在于开辟了一条知识社会学与传播研究相融合的早期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也是一种知...
社交媒体一方面加快了科学传播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争议性科学议题(如疫苗、核电和转基因技术)在公众当中的讨论。在社交媒体等新信息传播技术赋予普通人更多表达和参与机会的今天,科学与民意的碰撞愈演愈烈,面对民众的强烈质疑,科学家常归咎于民众科学知识的缺乏。本研究通过一项全国性的抽样调查(N=1235),探讨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科学信息如何影响受众科学知识的建构,并通过经典O-S-O-R模型的引入,检验和...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传播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传播学领域对福柯一直有着持续的研究兴趣,若要恰当地把福柯理论运用到传播学研究,首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把握福柯的整个理论体系,从而理解福柯思想与传播学研究的交集域。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把福柯思想的核心要素“权力”、“知识”、“主体”与符号的“交往关系”联系起来,在不割裂福柯思想体系的前提下,探究福柯理论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第四届“北大•爱普生知识产权新闻报道研修班”于2010年11月19—22日在北大举办。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13家报纸,财经、新世纪、中国新闻周刊等3家刊物以及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的20位资深记者、编辑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有、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中国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
网络传播加剧知识沟扩散     网络传播  知识沟  扩散       2009/10/24
网络本身并无扩大或合拢“知识沟”的倾向,但由于众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优势将传统大众媒介影响下业已形成的“知识沟”数倍放大。首先,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网络接触率各不相同;其次,网络在受众的阅读、语言、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受众摄取的信息也与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吻合。而且,网络作为一个多元化社区,信源、信宿分散,很难具备合拢“知识沟”的能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