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印太”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073 秒)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与分子生态学学科组聚焦珊瑚礁关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形成与演化问题,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相互作用进行耦合解析,创新性发现珊瑚礁物种的生物地理分布演化规律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模式,相关研究成果“Considering biotic interactions exacerbates the predicted impacts of clim...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与分子生态学学科组聚焦珊瑚礁关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形成与演化问题,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相互作用进行耦合解析,创新性发现珊瑚礁物种的生物地理分布演化规律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模式,相关研究成果“Considering biotic interactions exacerbates the predicted impacts of clim...
华东师范大学赋能印太海洋生物圈应对气候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 印太 海洋生物圈 气候变化
2024/12/19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沈芳主持的“拓展对地观测数据应用,赋能西北太平洋和印太海域海洋生物圈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在印度尼西亚举办“工作坊”。
中国科学院印太江豚种内高度分化研究获进展(图)
印太江豚 种群 遗传
2023/3/14
江豚为鼠海豚科下的一个属即“江豚属”,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沿海以及中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流域。目前,研究认为江豚包含两个种,即窄脊江豚(包括长江江豚亚种和东亚江豚亚种)和印太江豚(“宽脊江豚”)。长江江豚是唯一生活在淡水流域的鼠海豚种群,凭借小巧的身型和可爱的“微笑”名扬海内外。在江豚可爱的外表之下,掩盖着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它们已濒临灭绝,而针对江豚(尤其是生活在沿海的东亚江豚亚种和印太...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跨国合作揭开印太江豚种内高度分化的神秘面纱(图)
印太江豚种 宽脊江豚 海豚种群
2023/3/20
江豚为鼠海豚科下的一个属(即“江豚属”),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沿海以及中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流域,目前认为包含两个种,即窄脊江豚(包括长江江豚亚种和东亚江豚亚种)和印太江豚(即“宽脊江豚”)。长江江豚是唯一生活在淡水流域的鼠海豚种群,凭借小巧的身型和可爱的“微笑”名扬海内外。
印度-太平洋暖池(印太暖池)是气候系统中海气相互作用的核心区域,其SST变化可以通过调节Walker-Hadley环流、ENSO等影响整个气候系统。自19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明显增温扩张,这对水文循环和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理解印太暖池过去增温扩张的机理并准确预估其未来变化十分重要。
我国科学家将对印太交汇区海洋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科学家 印太交汇区 海洋核心科学问题 研究
2021/5/10
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将对“印太交汇区物质能量汇聚中心海洋环境与生物过程的耦合作用和生态效应”项目开展相关研究。印太交汇区地处热带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不仅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和海洋热量中心,也是海洋和大气能量汇聚中心及三大板块汇聚区,拥有全球76%的珊瑚物种、全球最大温度最高的“暖池”、全球最复杂的洋流系统等,是开展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及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和理想靶区。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林强研究员团队主导,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等团队联合研究,首次明确了印-太交汇区的印-澳群岛是全球海马的起源中心,并原创性发现了在地质、洋流驱动下海马全球扩散路径的时空特征及生态适应与进化机制,提出了印-太海马类群由古特蒂斯海和南非好望角两条路径先后进入大西洋的新观点(图1)。相关研究成果“Genome sequences...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卫强研究团队揭示超强正印度洋偶极子(IOD)和中部(CP)型El Nino事件共同加剧2019年伏秋季节江南极端干旱,研究成果由徐康副研究员等人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上,合作者包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2019年伏秋季节(8-10月),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江南地区发生了自1961年以来破纪录的持续性干旱事件(图1...
2020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简称“印太专项”)2020年度工作进展交流会在青岛召开。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徐涛、综合处处长李云龙、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及副处长李颖虹出席会议。领衔科学家王凡研究员、胡敦欣院士等印太专项总体组专家及专项项目、课题负责人参会。海洋所副所长李超伦主持会议。
热带印太海洋盐度变化新模态获揭示
气候模态ENSO 热带印太海洋 盐度变化 新模态
2020/10/9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研究组在热带印太上层海洋盐度的年际—年代际低频变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盐度变化新模态,揭示了印尼贯穿流调整下的热带印度洋盐度低频变化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JCR一区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热带印太海洋盐度变化新模态(图)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热带印太 海洋盐度 变化 新模态
2020/9/3
近日,海洋所胡敦欣院士研究组在热带印太上层海洋盐度的年际-年代际低频变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盐度变化新模态,揭示了印尼贯穿流调整下的热带印度洋盐度低频变化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CR一区期刊Journal of Climate(IF 5.707)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IF 3.559).盐度是海洋环境的基本要素,对海...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太海温变化影响登陆中国台风机制(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印-太海温变化 中国 台风机制
2017/12/18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鑫、王东晓团队揭示了太平洋十年振荡(PDO)和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变化对登陆中国沿岸台风频数变化的潜在影响。 研究发现,1965年至2010年间的每年7月至9月登陆中国沿岸的台风数量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按照登陆台风频数划分为3个显著变化阶段:1965年至1978年(I,偏高);1982年至1995年(II,偏低);1998年至2010年(III,最高)。登陆中国...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举办印太海气相互作用学术研讨会(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讨会
2016/2/22
2016年1月28-30日,印太海气相互作用学术研讨会在南海海洋所召开,来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三亚深海所、中山大学和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多个科研单位的专家到会指导,南海海洋所领导詹文欢、王东晓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