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人类形态学 人类遗传学 分子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心理人类学 古人类学 人种学 人体测量学 人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类学相关记录2386条 . 查询时间(0.632 秒)
2024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团队对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牙齿内部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为禄丰古猿生长发育、牙齿结构特征及功能适应提供新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解剖学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和《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个单位的专家合作,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区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连续演化史。这一研究为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并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5月2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在《科...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古人群开展了古基因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Ancient genomes revealed the complex human interactions of the ancient western Tibetans为题,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
2024年5月16日,国际地学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第四纪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基于南海西北部陆架沉积记录,重建了过去7千年以来珠江流域植被组成、化学风化和重金属排放历史,发现人类活动(农业、冶金等)在约2.9‒2千年前逐渐超过气候变化成为华南流域风化剥蚀和植被演化的主控因素。
为促进我国遗传学领域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遗传学学科的发展,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将于2023年11月27日-30日在湖北武汉举办。本次会议大会主题为“遗传学:解码生命、赋能经济、引领未来”。大会内容涉及人类与医学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等多个领域,参会者可在学术、产业、教育、科普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会议规模2000人,为参展企业提供一个新产品发...
猎豹为猫科动物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分支,其为追求高速奔跑捕猎而放弃了力量,体现在头部较小,犬牙很小,四肢修长,爪子粗钝不可完全收缩。如此独特的形态特征,使得早年的学者大多把猎豹列为猫科中一个单独的亚科。但后来分子生物学证明猎豹实则属于猫族中的一员,和美洲的山狮,细腰猫组成一个支系。这说明猎豹的特化是相对近期的事件。现在猎豹主要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在亚洲西南部,而地质历史时期猎豹曾经广布于欧亚大陆。猎豹...
2024年12月2日将迎来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95周年纪念日;近年来中国乃至相关地区人类化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不断有新发现、新成果,古DNA分析也在探讨现代人起源、演化和迁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引起国际学术界、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鸟类是恐龙的后裔,所有其他类群的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中走向了终结,但绝大多数现生鸟类的祖先却在短短不到1千万年的时间里,快速繁衍、分化出了非常多新的类群,堪称演化奇迹。
在陕西师范大学成立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是历史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发祥地。叶舒宪先生曾任教陕西师范大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与陕西师范大学联系甚密,每年多次莅临进行有关文学人类学的指导与讲座,扩展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并培养了一定规模的科研人才。
张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古DNA:以分子生物学手段为主,结合考古学、语言学、同位素等多学科证据,追溯古代人群的遗传起源、迁移与融合过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古代人群内部的亲缘关系和古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分子法医学:利用生物信息学、群体遗传学方法和技能为刑事案件、侦查犯罪等提供科学证据。分子古病理学: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手段,对古代遗骸中存在的细菌、病毒DNA进行筛选和构建,...
李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藏族社会与文化、藏彝走廊、生态人类学、文化遗产保护、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年从事西南地区田野调查和人类学研究,具有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
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确定哪些区域急需优先保护并不容易。已有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高的地区并不总与特有性或进化历史热点区域一致。因此,多维度全面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并据此识别优先保护地,对于利用有限资源提高保护成效至关重要。
作为旧大陆东部古人类演化的重要区域,我国拥有众多的早-中更新世考古遗址。与旧大陆西部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不同的是,中国早期的石器技术,被认为长期停滞不前,具有相对原始的模式1或者似奥杜威(Oldowan-like)工业的特点。针对这种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来解释东亚地区的石器技术表现,包括东亚存在一定的生物隔离,文化遗失,或人口较少而创新不足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我们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的尾巴呢?”遗传学家夏波(音)小时候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几年前,他在美国纽约大学(NYU)攻读博士学位时尾骨意外受伤,当他在恢复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再次浮现在脑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