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工程 NATURE”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2024年8月2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卓君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题为“Degradable living plastics programmed by engineered spores”的研究工作。该工作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并产生具备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的孢子,使其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并通过塑料加工方法(高温、高压或有...
2023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的成果以Solar-driven waste-to-chemical conversion by wastewater-derived semiconductor biohybrids为题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上。不同于石油基和糖基生物发酵的化学品生产路线,...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Nature Plants》发表李姗教授课题组“Improving rice nitrogen-use efficiency by modulating a novel monouniquitination machinery for optimal root plasticity response to nitrogen”(图)
李姗 调控水稻根系 分子机制 基因资源
2023/10/28
2023年10月7日,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李姗教授团队题为“Improving rice nitrogen-use efficiency by modulating a novel monouniquitination machinery for optimal root plasticity response to nitrogen”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在水稻中鉴定到一...
Nature Genetics|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赖锦盛教授团队发表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端粒到端粒完整无间隙玉米基因组组装(图)
全基因组 染色体端粒 端粒完整 无间隙 玉米 基因组组装
2024/5/21
2023年6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赖锦盛教授团队以题为“A complete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the maize genome”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了玉米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端粒到端粒完整无间隙组装结果,在复杂动植物基因组中第一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基...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万建民院士团队“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identify OsWRKY53 as s key regulator of salt tolerance in rice”(图)
万建民 基因 分子机制 蛋白
2023/10/28
盐碱胁迫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与最终产量。水稻耐盐碱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研究水稻应对盐碱胁迫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对于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2023年6月16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水稻耐盐碱研究上的新进展。
北京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马利娜副研究员等应邀在国际权威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发表长非编码RNA数据库评述文章
马利娜 非编码RNA数据 蛋白编码
2023/7/6
202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马利娜副研究员应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邀请,联合章张研究员,发表题为“The contribution of databases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 of long non-coding RNAs”的评述,系统总结了长非编码RNA...
生物催化尤其是酶促不对称还原胺化合成手性胺,为许多高值化合物的高效绿色合成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新酶发现仍然是酶促不对称合成过程中最具挑战和限速的步骤。寻找更快、更简捷的新酶筛选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王文琴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THP9 enhances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maize”的研究论文。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从野生玉米中克隆了控制玉米高蛋白品质形成和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变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双三倍体银鲫演化机制的论文已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第6卷第9期以封面文章正式发表(图)
双三倍体银鲫 演化机制 封面文章
2023/3/24
近日,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承棋教授和罗卓娟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ZFP281-BRCA2 prevents R-loop accumulation during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论文,报导了ZFP281与BRCA2互作阻碍R-loop异常积累,维持胚胎干细胞DNA复制的正常进程。
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农学院史晓雯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发文揭示MIRNA拷贝数变异调控玉米非整倍体基因表达的新机制(图)
史晓雯 MIRNA 拷贝数变异调控玉米 非整倍体基因
2022/10/13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组部分染色体区域的拷贝数变异(非整倍体)比全部区域的拷贝数变异(单倍体或多倍体)对植物造成更多的不利影响(Blakeslee et al., 1920)。该现象被称为基因组失衡或剂量效应,是由基因、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拷贝数变异造成的(图1)。由此提出了基因平衡假说:非整倍体中部分染色体区域的拷贝数变异导致相关蛋白质复合体化学计量(Stoichiometry)的...
2022年3月11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鹏特聘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4.919,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n vivo three-dimensional multispectral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dual enzyme-driven cyclic cascade reac...
美国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迟洪波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生物途径,可以选择性地调控关键免疫细胞:称为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发育及体液免疫反应。
这一发现为开发激活代谢途径的药物提供了希望,从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包括那些预防COVID-19的疫苗。这些药物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在免疫后产生更强烈的反应,产生更多的抗体来对抗病毒或细菌。
使用一种实验性药物,研究人员能够抑制一种突变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基因。在小鼠身上的研究表明,这种疗法是可行的显示出治疗由融合肉瘤基因(FUS)突变引起的罕见、侵袭性ALS的希望。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下属的国立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Neu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