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碳相关记录5075条 . 查询时间(0.525 秒)
大环分子在分子纳米拓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化学键和机械键连接多个大环分子的策略已被证实是构建新颖超分子结构和分子机器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含杂原子的全苯大环拓扑纳米碳需要在克服分子张力的同时精确调控分子的拓扑结构,因而其合成面临挑战。直接将全苯骨架的对苯撑大环进行官能化,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有序连接,有望为探索复杂拓扑结构的分子纳米碳提供新的合成途径。合理选择大环合成子与适当的修饰方法,构建发...
2024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敦峰和汪国雄、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等,在一氧化碳(CO)电催化转化方面取得进展。该成果实现了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CO电解制多碳(C2+)燃料和化学品。
本发明属于加热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蓄热式加热器无法很好模拟燃料在高温区域的滞留时间,燃料裂解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氢燃料加热装置,采用蓄热式二级加热机构,第一级加热机构设置为加热棒,通过加热棒对燃料直接加热,第二级加热机构设置为高温合金热沉块,通过加热棒穿过高温合金热沉块,对高温合金热沉块进行预先加热。能够更为真实地模拟主动冷却型发动机内燃料的状态,尤其是滞留时间、裂解度等。第二级加热...
氢能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介质。中国将氢能产业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并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铂族金属是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的高效催化剂,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铂消费国,中国超过95%的铂资源依赖海外供应,...
本发明属于竹地板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竹地板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对竹片顺次进行粗刨、碳化处理,得到碳化竹片;对碳化竹片顺次进行浸胶处理、热压成型,得到竹坯板;对竹坯板顺次进行精刨、抛光、喷漆处理,得到碳化竹地板。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二次碳化处理、控制浸胶处理工艺和热压成型工艺,得到的竹地板的阻燃性、韧性、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显著提高,有效减弱了竹地板使用过程中的划痕。本发明的制...
日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装配式木结构构件碳排放计量与核算标准》编制组成立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以线上及线下同步会议的形式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高颖教授以及编制组成员参加会议。
目前,国内外经汽化冷却烟道后的转炉煤气处置方式主要采用OG法和LT法工艺系统喷水/水雾的方式对转炉煤气进行降温和除尘,导致850℃以下的余热资源完全浪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效洁净燃烧课题团队提出了转炉煤气一次除尘全显热回收节能新技术,实现了转炉煤气显热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使得吨钢蒸汽产量翻番。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针对转炉煤气显热回收过程中的煤气爆炸问题以及锅炉积灰问题开展了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占东教授研究团队在燃烧源生成碳质颗粒物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应用搭建的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实验平台,在共振稳定自由基气相反应中观测到一系列共价团簇中间体,揭示了共振稳定自由基对颗粒物质量增长的作用,相关成果以“Direct Observation of Covalently Bound Clusters in Resonantly...
目前国内外经汽化冷却烟道后的转炉煤气处置方式主要采用OG法和LT法工艺系统喷水/水雾的方式对转炉煤气进行降温和除尘,导致850℃以下的余热资源完全浪费。力学所高效洁净燃烧课题团队提出了转炉煤气一次除尘全显热回收节能新技术,实现了转炉煤气显热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使得吨钢蒸汽产量翻番。在此基础上,针对转炉煤气显热回收过程中的煤气爆炸问题以及锅炉积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024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新型膜技术研究组(DNL0905组)康国栋研究员和曹义鸣研究员团队研发的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天然气脱碳技术,在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天然气处理厂(Terengganu Gas Terminal,TGAST)完成工业试验,各项指标满足合同要求,通过了应用单位的验收。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牟超指导2名本科生在知名地球科学类期刊《Remote Sensing》(中国科学院二区,影响因子5.0)上发表题为“Estimating Urban Forests Biomass with LiDAR by Using Deep Learning Foundation Models”的研究论文。
面向“双碳”能源发展战略的需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手段。而燃烧前碳捕集技术则是天然气纯化、运输和高效使用的关键。沸石咪唑框架(ZIF)是由四面体金属中心和咪唑有机配体构筑具有沸石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在工业气体的分离纯化、碳捕集、气体吸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ZIF材料的本征结构柔性在高压气体吸附过程中表现出的动态响应行为往往限制其分离纯化性能,是ZIF材料在CO2...
2024年4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高敏锐教授团队对于铜催化剂在CO2电还原过程中的积碳毒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新理解。相关成果以“Investigation and Mitigation of Carbon Deposition over Copper Catalyst during Electrochemical CO2Reduction”为题发表在以精准为...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忠团队在构筑氮掺杂碳层调控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合成了封装于氮掺杂碳层和二氧化硅复合载体中的镍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的碳层、碳层厚度以及氮掺杂对香草醛水相加氢性能的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高敏锐教授团队对于铜催化剂在CO2电还原过程中的积碳毒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新理解。相关成果以“Investigation and Mitigation of Carbon Deposition over Copper Catalyst during Electrochemical CO2Reduction”为题发表在以精准为导向的高质量期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