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水污染防治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污染防治工程相关记录2666条 . 查询时间(1.512 秒)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高小中完成的研究论文“Highly sensitive passive sampling of new pollutants in urban reclaimed water using 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sorbent-embedded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在环境类Top期刊《W...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盼月教授课题组完成的基于收割沉水植物提高草型浅湖湿地水质净化能力技术获国家专利授权,发明专利主要信息如下:
2024年4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团队在藻菌共生系统微藻和细菌胞外聚合物定量分析方法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Differenti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microalgae and bacteria in the mixed culture”为题在Water ...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水污染与控制团队以工业用水与节水、工业废水资源化、工业废水污染过程以及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作为研究方向。建立用水新模式,提出节水的新方法与技术;对高浓度、高能量、高价值的一些行业废水,研究资源化的新工艺;评价工业生产水污染的过程及其环境危害;提出污染控制工艺的新理论,实现工艺技术的装备化与工程化,最终实现产业化。团队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支撑计划、国家...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水污染控制与给水净化团队围绕水污染控制与给水净化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污(废)水新型生物处理技术;毒害性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去除机理与技术;微生物絮凝剂、纳米零价铁和吸附剂等新型功能性水处理药剂开发;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生物电化学技术;曝气生物滤池及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的安全供水技术。近年来团队主持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
基于其改善土壤温度、保持水分和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塑料地膜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其可被降解为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MPs)长期储留在水稻土中。MPs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疏水性和较长的持久性,因此被认为是重金属的有效载体,具有改变重金属分布模式和生物利用度的潜力。目前已有研究表明MPs可提高锰、铜、铅、铬和铁的生物利用度,但针对价态更为复杂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类金属砷(As)的研究则十分...
近日,扬子石化循环水排污水处理及节水减排项目的1200吨/小时污水回用装置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工业水,实现一次开车成功。
2024年3月5日,湖北省科协公布“2023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研究员团队的成果“控制蓝藻水华的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及其成功应用”榜上有名。
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海外留学经历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 151 三层次人才1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治理与回用新技术及其原理,包括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安全、环境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高级氧化还原技术(包括电化学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吸附技术、以及...
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2024年3月5日公布了2022年年度审稿人奖。从全球范围内近7350名审稿人中评选出了8名超级审稿人奖(Super Reviewer Award)和46名优秀审稿人奖(Excellence in Reviewer)。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雨凡副研究员被授予了Super Reviewer Award,以...
2024年3月6日上午,应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南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Sven-Uwe Geissen来南京工业大学做学术报告。环境学院领导班子、专业课老师以及学院学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国合处副处长张永军教授主持。张永军教授首先对Sven-Uwe Geissen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Sven-Uwe Geissen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在水污染控制理论创新及工程...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生物质增值利用技术与装备团队袁巧霞教授课题组在环境学科领域学术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Biotransformation of Pb and As from sewage sludge and food waste by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 migration mechanism of bacterial commu...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成果:1、大气转化、沉降的关键过程与海洋环境效应。2、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危害过程与快速检测技术。3、微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响应。4、滨海地下水污染与海水入侵防控关键技术。5、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新技术。
张丽莉,从事20年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校级相关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水污染控制工程》慕课获评省级精品课程,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王汉林,男,1980年生,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获环境工程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环境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博士生。现任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