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研究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世界民族研究相关记录187条 . 查询时间(4.795 秒)
“历史性”指关于“过去”的多元文化观念,它从哲学领域进入人类学学科视野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为极具穿透力的分析工具。不同群体基于“非线性”的时间逻辑,以物质或仪式等多种方式来理解和表达“过去”。西方人类学对“历史性”的研究,揭示了其背后复杂时间关系与空间原则,极大地推进和丰富了历史实践的主题。国内历史人类学有必要借助“历史性”这个工具性概念,结合更丰富的田野案例,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但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界对其理解不一、冷热分明。文章从思想渊源、主体动机和实践路径三个层面,探讨了国内外学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差异化理解。研究表明,国内主要从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来追本溯源,国外多从西方共同体思想、全球化视角探讨其思想渊源。在主体动机层面,国内学界侧重中国梦和全球治理视角,而国外学界更倾向于从零和博弈角度出发,对中国...
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形式,区域研究始终面临着探索情境化知识与构建普遍性理论之间的内在张力。而要克服这种张力,在区域研究中推进中层概念的创新,或许是一重要途径。大体而言,基于特定区域的独特经验提炼新的学术概念、修正或改造学科理论中的既有学术概念、对特定地区人群在生活世界中所使用的概念进行必要的学理化处理,是创新区域研究中层概念的三种主要路径。对于中国的中亚研究学者而言,在当前难以在中亚开展深入和广泛田野...
从国家尤其是近代欧洲殖民者强制变革民族土地习惯法的历史中,马克思发现此种变革损毁了后者的物质、组织基础和固有功能,加速了它的衰亡,反过来也有损变革者自身的利益和行政权威,引发后者之信奉者的反抗。由此,马克思认为,强制变革民族土地习惯法侵犯了后者之信奉者的平等、自由和人权,扭曲了后者的表现形式,违背了它自发变迁的历史规律。
本研究以滇越跨境婚姻为研究个案,通过实地走访边民、当事人、基层工作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等途径,对当前跨境婚姻的特征与趋势、产生的动因、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近年跨境婚姻呈上升趋势,跨境婚姻当事人及婚姻状态均具有“非法性”特征;边民社区跨境婚姻是历史惯习及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跨境婚姻当事人及家庭面临着生存空间有限、子女成长形势严峻、社会保障难以获取等生存性困境,同时基层工作者也面临着...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1978年12月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沿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开放前沿的突出地位,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安全屏障。广西边境地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中央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推进改革开放迈入新格局,深层次融入“一带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在谈到今后的发展目标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前,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是否已经走到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央?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如何努力才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瑞军,1980年3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
同济大学德国概况课件第一讲 地理、人口、民族。
郝国强,1981年生,安徽东至人,汉族,副研究员。2003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4年9月入广西民族大学攻读民族学专业跨国民族方向硕士学位,师从周建新教授。2007年6月毕业后留校任职。目前研究方向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海外华人,离散社群,离散苗族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1项,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已完成国家民委、中华侨联等省部级课题2项。中国哲学家有尊重历史经验的传统,孔...
1919—2019年,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从“帝国”或帝国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国家”取代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从国家构建的角度,循着“已构建国家”、“再构建国家”和“构建中国家”三条线索,分析当今世界三种不同国家的来龙去脉,可以揭开世界的“底色”,展示出一幅不同的国际关系图景.“民族国家”遭遇的挑战,...
近日,国家民委办公厅下发《关于首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考核结果的通知》(民办发〔2019〕85号),我校文学院赵君副教授在国家民委首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评审工作中考核合格,被聘请为“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是国家民委民族工作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继续加大对首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和民族研究工作的支持。
2019年11月3日,由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承办的“甘肃地区《格萨(斯)尔》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格萨(斯)尔》研究甘肃基地”揭牌仪式在甘肃兰州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专家学者、甘肃省《格萨尔》非遗传承人,以及学校科研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领导参加此次研...
邱显平,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承担课程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世界民族问题研究》《中(苏)俄关系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