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考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920条 . 查询时间(2.197 秒)
备受关注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建设情况如何?2022年3月11日,记者从安阳市委宣传部获悉,该馆主体建筑已进入全面抢工阶段,计划今年完成主体施工,2023年建成开馆。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来,殷墟已成为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其出土文物数量之巨、类型之全世所罕见。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亟需建设一座与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相匹配的世...
石窟遗址是依山势从山崖壁面向内部纵深开凿的古代寺庙建筑,单个石窟的平面一般呈长方形、马蹄形、方形等,有时中部有中心柱。石窟是佛教建筑与佛教文化发展、演变的载体,内部往往装饰有雕凿或泥塑的佛像,中心石柱雕造有佛龛与佛塔,内壁往往绘制有表现佛像或佛教故事的精美壁画等等。
“考古发掘是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展示中华文明瑰宝的工作。考古发掘成果可以延伸历史轴线、活化历史场景、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对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脉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事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近4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自豪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深耕文物科技保护领域多年,深知科技与人才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的支撑作用。今年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收官之年,履职五年来,苏伯民立足文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文物科技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文物学科设立等连续提交建议,切实为文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蓄力。今年也是苏伯民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第30个年头,30年来,苏伯民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在一线从事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虽已是敦煌研...
作为晚中新世(距今约1160万年-533万年)曾极为广泛分布于地球的一类已绝灭的马,三趾马迁徙、演化相关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其中,“三趾马事件”即三趾马首次在亚欧大陆出现的相关议题,包括三趾马最早何时、如何由北美迁入亚欧大陆等,长期以来备受古生物学界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甘肃临夏州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最近通过合作,对产自甘肃临夏盆地的三趾马化石新材料及之前经典材...
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基础设施工程2022年3月10日开工建设。位于大漠戈壁“深闺”中的悬泉置遗址长期人迹罕至,自2014年晋升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名声渐噪,持续吸引络绎不绝的游人一探究竟,但现存“普通戈壁地貌”呈现出的看点不足,令不少人颇感遗憾。据敦煌市文旅局10日介绍,当日开工建设的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基础设施工程,投资847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内部展示道路5公里和停车区、公共...
近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第一份考古调查报告《丽水保定窑址》发布,并作为书籍出版。作为龙泉窑重要的地方类型,保定窑址的调查发现,将成为龙泉窑研究的重要补充。“考古发掘报告”是考古学研究的核心成果之一。《丽水保定窑址》作为复旦大学第一份考古报告,凸显了复旦大学考古学科发展的速度和学科实力。复旦大学考古学科团队聚焦丽水保定窑址,记录了丽水保定窑始烧及早期窑业转移情况、保定窑的衰落与“处窑”、保定窑...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以来,吐鲁番学与敦煌学合称为敦煌吐鲁番学。经过近40年的发展,敦煌学早已成为显学,而学界对吐鲁番学的研究还相对不够。近年来,吐鲁番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呈现喜人局面。
“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显著,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文物工作者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耿东升说。
“新疆是个好地方,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期待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文化润疆工程中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贺云翱是南京大学教授,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实践工作。作为政协委员,他想的更多的是为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建言献策。
2022年3月5日,认真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通篇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理念,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好报告。2021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介祺研究》新书出版座谈会近日在齐鲁书社举行。陈介祺七世嫡长孙、陈介祺研究专家陈进,山东出版集团总编辑迟云,金石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及齐鲁书社的领导、编辑等参加座谈会。齐鲁书社社长昝亮主持活动。新书出版座谈会向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先驱——陈介祺致敬,对缅怀陈介祺先生的学术成就,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山东地区金石学、考古学学术力量、推动山东地区考古学发展史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将提交“关于加强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利用”的提案。“红色水利遗产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的实物见证和生动教材。保护和展示这些红色水利遗产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马萧林说。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一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七十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筚路蓝缕、艰辛探索、敬业奉献、薪火相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高度评价了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巨大贡献,认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深耕考古领域多年,从2018年开始,每年两会袁靖的提案都围绕着考古工作展开,涉及田野考古津贴、考古取费、考古人才培养、考古前置、考古数据库等,不遗余力地为考古事业发展“鼓”与“呼”。今年的两会也不例外,袁靖将提交六项提案,其中四项提案事关考古事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