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化学物理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化学物理学相关记录1192条 . 查询时间(2.497 秒)
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先生于2020年5月3日20时33分安详辞世,享年93岁。张乾二院士毕生致力于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教学、科研工作。在配位场理论方法、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图形方法、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多电子理论的群论方法、价键理论方法等...
近日,我所有机催化研究组(DNL0601)徐杰研究员、马红副研究员等在氢键可控重构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建立了氢键结合能测定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预测和实现生物质羟基氢键的可控裁剪和重构过程。氢键的识别和裁剪,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结构中富含羟基,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生物质体系的溶解和转化难度增大。有目的地破坏生物质体系中原有的氢键,寻求能够识别并裁剪“氢...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龙团队,近期发展了一种通用的光热两步固化方法,实现了高精度PDMS结构件3D打印成型。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以Sylgard 184硅橡胶为例,通过向其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20%)可光固化的甲基乙酰氧基丙基甲基硅氧烷和二甲基硅氧烷的共聚物(M-PDMS)赋予其光固化能力;然后,使用紫外光辅助的直书写3D打印机,在墨水挤出的过程中边打印边紫外光照射使M-PDMS...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和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会明院士合作,应邀发表题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学和应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的综述文章。
近日,我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18T7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和本草物质组与组分中药研究中心(1803组)梁鑫淼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席夫碱水解的动态共价化学方法,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的精确捕获。唾液酸糖链在细胞膜表面分布众多,如同一层“糖被”覆盖在细胞表面。唾液酸通常位于糖链的最外端,这种特殊的位置及其广泛分布性,使得唾液酸糖链在病毒感染,免疫激活,癌症发生、发展和迁移等诸多...
近日,我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韩克利研究员团队揭示了锰掺杂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发光动力学机理。该团队成功合成未掺杂及锰离子掺杂的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并详细讨论了其尺寸效应及发光动力学机理。未掺杂纳米晶发射出蓝色荧光,通过掺杂锰离子,实现了明亮的橙红色荧光发射。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以我校理学院史全全博士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Experimental and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photo-oxidation of methanol catalyzed by CuO/TiO2-spindle nanocomposite: Oxygen vacancy engineering” ...
近日,福州大学物信学院郭太良研究员课题组在化学物理领域国际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2018 IF 7.3)发表了题为《利用单核双壳结构制备用于光致发光器件的高度稳定的梯度合金量子点和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 Highly Stabilized Gradient Alloy Quantum dots and Silica Hy...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刘建勇、韩克利团队在含能材料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新型含能材料五唑阴离子(cyclo-N5-)盐的合成机理。现代社会对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该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含能材料的合成和爆炸反应机理的研究。与传统的基于C、H、O、N元素合成的高能材料相比,多氮含能材料具有高放能、无污染等优点,有成为新一代含能材...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化学传感器研究组(106组)冯亮研究员团队合作,设计并可控制备出一种有序双介孔聚吡咯/石墨烯纳米片,以其作为双功能活性材料构筑出高性能、柔性化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平面化集成微系统。便携式、可穿戴、可植入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现代社会对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其集成微系统的强烈需求。其中,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集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603)研究员王峰团队利用光催化脱羧策略,通过调控自由基中间物在催化剂表面的转化,实现了温和条件下长链脂肪酸到烷烃的高效转化,为生物质高效转化为绿色燃料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我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了准确预测荧光染料TICT态的方法。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是一种会淬灭荧光并大幅降低染料光稳定性的光物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分子的给体或者受体片段逐渐扭转至垂直构型,使得电荷完全分离。抑制TICT的发生能够显著提高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满足当前生物单分子检测和超高时空动态分辨的前沿需求,...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健研究员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钱昆教授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两面神粒子:设计、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Janus Particles: Design, Prepar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两面神粒子是由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通常性质相反)的两个或多个组分构成的具有精细结构的粒子。两面神粒子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表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