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天文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064条 . 查询时间(2.984 秒)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millimeter-wavelength emissions from the asteroid Psyche, which NASA intends to visit in 2026, has produced the first temperature map of the object, providing new insight in...
Understanding the Sun's magnetic dynamo could help predict solar weather, such as potentially dangerous geothermal storms, solar flares and sunspots. Mathematicians have proposed a new model of the Su...
2021年8月5日,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天文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空间红外望远镜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WISE)的红外观测及热物理模型,揭示了主带Themis族群小行星的热物理特性,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太阳系中含水冰小天体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领导的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通过对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获得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揭示参宿四神秘变暗原因是表面出现了恒星巨黑子。
New research has revealed the solution to Jupiter's 'energy crisis', which has puzzled astronomers for decades. Astronomers have created a detailed global map of the gas giant's upper atmosphere, conf...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卢开兴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2.4米望远镜光谱观测的定标需求,提出了一种改正光谱大气吸收的新方法,改正精度达1%。
2021年7月13日,“科研基础设施国际合作调研和战略研究”调研项目及重大项目国际合作研讨会在国家天文台举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国际组织与多边合作处处长杨雪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调研处处长王祎参加了会议。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丛艳平、岳斌、徐怡冬、陈学雷、黄啓志(博士已毕业)、左世凡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超长波特有的星际介质吸收效应,首次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超长波波段的天空模型ULSA(UltraLong-wavelength Sky model with Absorption)。
日本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称,他们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利用日本金星气候轨道飞行器“晓”号(Akatsuki)上的红外传感器,首次揭示了金星夜间的天气状况:发现了夜间云层和一些奇怪的风环流模式。
南非SKA先导项目MeerKAT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一组由20个星系组成的新星系群。该星系群可能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富含中性氢气的星系群。尽管该星系群位于一个相对熟知的研究区域,但该星系群还是首次被发现。
2021年7月18日下午2点,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可切换式双焦点1米望远镜(简称DOT望远镜)在上海天文馆的望舒天文台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团组副研究员洪俊超及其合作者研究员季凯帆、刘辉等人开展太阳观测分析与人工智能学习的学科交叉研究,基于当前主流的日冕极紫外波段成像数据,首次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日冕软X射线波段辐射。相关研究结果以Mapping Solar X-Ray Images from SDO/AIA EUV Images by Deep Learning为题,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2021年7月14日,我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卢开兴博士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2.4米望远镜光谱观测的定标需求,提出了一种改正光谱大气吸收的新方法,改正精度达1%。
最近,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团组刘文娟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在活动星系核大幅度光变研究中取得了系统性的新发现。这项成果以“Local Active Galactic Nuclei with Large Broad-Hα Variability Reside in Red Galaxies”为题,于2021年7月1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专业期刊《天体物理杂志》上。
朱诺号飞船上的极光相机首次拍摄到木星夜侧极光过程,揭示了木星最重要的极光现象——木星晨暴的起源和发展阶段,更新了科研人员对木星极光的认知。传统观点认为木星极光跟地球的驱动过程完全不同,但朱诺号飞船的极光拍摄显示了木星的极光晨暴与地球的极光亚暴过程具有惊人的相似,从而确认了木星跟地球的磁层空间具有重要的相似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在AGU Advances(Bonfond et al., 2021)上,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