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相关记录381条 . 查询时间(4.092 秒)
2013年8月2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在湖南省长沙市组织召开了科研尖峰计划“核电站等离子体熔融减容技术研究项目”专家验收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七家科研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项目组的汇报后,审阅研发资料,现场检查整套试验系统,并见证了等离子体熔融试验,最后一致认为,等离子体熔融减容技术研究项目已顺利完成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意通过验收。等离子体熔融减容技术...
以江苏省某碳纤维生产企业排放的含氰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屏蔽Dynamitron电子加速器(能量0.5~1.0 MeV,束流10~15 mA)开展了处理量为30 m3·d-1的中试实验.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氰化物降解的影响,优化了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器辐照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当CN-浓度为21.08~117.49 mg·L-1,辐照剂量为1.5 kGy时,CN-的...
2012年2月9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放射性废物处理400L桶内搅拌水泥固化线搅拌站样机通过专家评审。评审组由来自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电投远达环保公司等单位的10位专家组成,潘自强院士担任评审组组长。该样机针对国内核电厂固体废物处理系统(TES)装桶搅拌站的设计要求研制,是适用于放射性废物桶装搅拌站的双桨搅拌机站装置的应用设备。
2011年12月18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核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听取了后处理工艺技术发展及重点研究工作、后处理分析技术研究工作思路、后处理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等三个报告,审阅并讨论了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充分肯定了该实验室对后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陈愫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多金属氧酸盐锕系金属衍生物的研究;多金属盐酸盐纳米多孔材料吸附放射性核素的机理研究。
高杨,女,副教授,出生于1978年6月。目前主要从事乏燃料后处理的水力学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研究、TBP溶剂萃取体系得辐照稳定性研究及非线性复杂体系的动力学特性的模拟研究等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2项,校教改项目1项。主讲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过渡元素化学、核电站化学等课程。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2篇为SCI收录论文。
矫彩山,男,教授,1964年1月出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乏燃料后处理工艺过程仿真技术研究、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及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研究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年来主要科研获奖和出版的著作。
杨远友,1964年6月生,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放射化学专业,1992年研究生毕业。1986-1989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同位素研制工作,1992-1999在核工业416医院从事放射药物标记等方面的工作。1999年至今在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事放射药物化学、同位素技术及环境应用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已负责和承担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
朱永,男,汉族。1929年12月25日生于安徽泾县。1947—1951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1951年毕业留校任教。1951—1955年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化学教研组助教、讲师。1956—1960年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讲师、教研组主任。1960—1970年任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副教授、放射化工(人工)教研组主任。1970—1979年任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副教授、教授。1979—1985年任清华大学核能...
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和台湾中华核能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具体承办的“两岸核电废物管理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1年10月9日,核应急与核安全研究所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活动,特邀请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专家吴德强研究员作了题为《汉福特高放废液贮存设施及对其高度关注的某些问题》的学术报告。 吴德强研究员重点介绍了汉福特场址的情况,详细地对汉福特高放废液贮存设施描述、贮存废液表征以及对该贮存设施高度关注的某些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作了生动的阐述,并提出了我国高、中放废液管理的启示和建议。 报告中,吴德强研究员...
为探索Gd2Zr2O7烧绿石快速固化高放废物中锕系核素的新途径,实验用高温高压固相反应法在3~4 GPa压力、1 573~1 673 K温度范围内合成了Gd1.6Nd0.4Zr2O7烧绿石固化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固相反应法可在极短时间(15 min)内合成完全固溶的Gd1.6Nd0.4Zr2O7立方烧绿石固化体,较常用制备方法(一般合成时间不低于48...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某地区受放射性污染砂质土壤以及未受污染土壤中人工加入示踪剂后241Am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两类土壤中241Am的存在形式差异明显,原位放射性污染土壤中的241Am均以残渣态这种优势态存在,核素能稳定存在于土壤中;而人工加入的外源示踪241Am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存在形式,与土壤结合不稳固,迁移活性高,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