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农学总论相关记录418条 . 查询时间(5.154 秒)
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小麦生产的突出问题,如何通过育种提升小麦的气候适应性是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数据的缺失,真实小麦育种对气候变化究竟有多大适应作用尚不清楚。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大标志性科技成就(2012-2022)。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大标志性改革措施(2012-2022)。
为更好的推进“生态农场”专项研究生培养工作, 9月16日,资源与环境学院举行生态农场研究生培养专项交流研讨会。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高尚宾,生态总站生态农业处处长徐志宇等一行,资环学院院长袁力行、副院长王冲及生态科学与工程系部分导师和专项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生态系副教授刘云慧主持。
2022年9月15日-19日,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代表共计6人参加了在陕西杨凌举办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本次农高会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聚焦“安全、有序、高水平”目标,围绕粮食安全、对外开放和上合元素等内容,集聚展示国内外现代农业良种、良田、良法、良艺,服务旱区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时刻响应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号召,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与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而系统的科研与科普工作,建立了农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在3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基金资助下,团队在区域特色和...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国农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同行学术交流平台,加快我国农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创新,提升相关科研和教学水平,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专业分会原定于2021年8月6-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顺延至2022年11月11-14日。
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农业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变化驱动因素和保护策略系列热点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云慧副教授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全球到局域不同尺度研究昆虫授粉服务对苹果生产影响、传粉者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途径,取得系列成果。
近日,《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简称FASE)出版了2022年第3期题为“氮素研究进展:从土壤到植物,再到环境”的专辑。本期专辑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系统分析系Wim de Vries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和袁力行教授进行组稿,共邀请15位氮素研究领域的领衔专家,从植物、土壤到环境等不同尺度,分享他们在氮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观点。围绕氮的利用与转换、氮的管理、氮对环境和气候...
整精米率是水稻的重要品质性状,涉及水稻经济产量。整精米率性状由遗传控制,受灌浆、收获及收获后期高温高湿等环境因子影响,其降低主要原因是稻米成熟阶段产生的裂纹,导致加工过程稻米断裂,可造成高达30%的水稻产量损失。全球气候变化给水稻生产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模型预测,在水稻种植季节气温异常升高1℃可引起稻整精米率降低7%左右。揭示稻米裂纹抗性和整精米率的调控因子,通过设计育种培育耐裂纹稻米新品种对保证粮...
近日,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李利军课题组在《molecules》(IF 4.927) 在线发表了题为“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Flagellin Activity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a168 Antimicrobial Proteins against Penicillium expansum”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分离鉴定...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化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物候变化和碳循环年际变化密切相关,是全球变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现有物候变化研究大多关注植被春季物候变化,如展叶期、开花期等,对秋季物候变化的机制分析略显滞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吴朝阳研究员、葛全胜研究员等联合美国、欧洲国家的全球变化领域专家开展了北半球植被秋季落叶期物候响应干旱变化的研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并发、降雨周期改变及极端事件的频发与持续,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测性。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生长与粮食产量的影响可为规避气候风险、为未来多变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与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耦合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量化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应充分考虑...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院长樊胜根教授和研究院成员张玉梅教授在China Daily发文“Fight heat wav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谈应对高温天气保障粮食安全。
小麦是一种起源于温带的喜凉作物,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每年提供了全球人口20%的蛋白质和卡路里。目前气候变化的小麦影响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气候平均态的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和模型不确定性上。但产量仅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国际农业贸易也是全球众多国家保持粮食供给的重要手段。因此粮食安全的其它维度(如,农产品价格、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与民生问题)同等重要,但相关研究非常有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