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抗病虫害育种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抗病虫害育种相关记录1233条 . 查询时间(1.063 秒)
构建了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关联群体和遗传分离群体,联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QTL- Seq和转录组测序开展了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发掘与KASP标记开发研究,获得了5个主效抗黄萎病QTL的候选基因区间,开发出10个可以用于陆地棉抗病性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KASP标记,同时鉴定出8个抗黄萎病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植物基础免疫反应及广谱抗病性,推测基础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在抗、感品种间的gDNA&...
姜波,男,副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2007年7月至今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事柑橘及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与病害防治研究。发表相关文章6篇,获得地市级科技一等奖2项,省级科技三等奖1项,省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申请柑橘新品种权4项,猕猴桃新品种权1项,专利3件,获得柑橘新品种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明专利2件。
闫化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柑橘果实成熟机制与抗病育种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项目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获科技成果奖2项;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篇;获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省级审定(登记)新品种4个;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项。2019年获院青年研究员称号。
百香果,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热带经济水果作物,现广泛种植于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当前,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百香果主要为紫果系列品种,黄果系列品种种植面积次之,而这两个系列品种均具有易感茎基腐病的遗传缺陷。茎基腐病常发生于苗龄一年以上的百香果植株的茎基部,在重茬连作和排水不良的种植区,不满一年苗龄的植株也容易患茎基腐病,高温多雨的时节为高发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已成为百香果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
2021年7月18日,自治区农科院组织专家对院生物所承担的院重点项目“香蕉枯萎病研究”(合同编号:2015YZ19)项目进行会议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区农业农村厅、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南宁市农业委员会、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5名专家组成,会议由院科技处莫彬副处长主持,院科技处韦绍龙处长,生物所陈赶林所长、韦弟副所长及项目组成员参加验收会议。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省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发棣教授一行6人前往沭阳县调研花卉产业发展情况。陈发棣等人先后调研了陇集镇呈祥花卉、新河镇鑫果月季等沭阳亚夫科技服务项目核心示范基地,对各基地在“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应用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各家花卉企业通过提供大量务工岗位,吸收附近农民家门口就业的产业富民效应表示了高度赞扬。
植物分子遗传学讲座(网络报告):柑橘无性繁殖与体细胞变异(时间:2021年7月23日15:00)。
武德功,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从事植物抗虫研究。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主持安徽皖垦种业股份公司横向课题1项、校引进人才项目1项,获得省审玉米品种1个:凤玉44,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参编书籍2部:《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保护》。主持省级、校级教研项目各1项,参加省级教研项目3项,参加校级教研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9篇,申请4个实用新型专利。
李怡峰,广东广州人,博士,作物抗虫性遗传改良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作物抗虫遗传改良与害虫行为遗传研究。目前重点开展作物抗性遗传挖掘、基因筛选与功能鉴定、抗虫遗传改良育种等研究,同时开展实蝇行为调控与遗传研究等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承担完成、在研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其中国外发明专利2件(日本和美国),国...
张博,男,汉族,新疆喀什人,祖籍山东曲阜,副研究员,中共党员,2005年本科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2008年硕士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培养)。2009年至今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作物及蔬菜土传病害研究,尤其是卵菌病害病原分离、纯化培养;病原形态学观察;病原菌鉴定;品种抗病性测定以及病害的生防制剂及高效低毒化学制剂筛选...
目前春栽甘薯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为了更好的实施亚夫科技服务专项“江苏省特色甘薯产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21年6月25日,项目负责人谢一芝研究员会同土壤肥料、甘薯机械和产业经济等专家到“亚夫科技服务灌云甘薯工作站”开展甘薯前期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和指导。专家组先后到灌云县南岗镇和杨集镇进行甘薯田间调查,并与甘薯种植户进行座谈,了解甘薯生产上的存在问题及产业需求,通过调研对部分农户因肥料施...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全球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系全球第三大主粮,也是中国的第四大主粮。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为其开展一项“优薯计划”。
2021年2月25日,Pest Management Science(1526-498X)在线发表了我院戈林泉教授课题组的题为“Seeding dressing with triflumezopyrim controls brown planthopper populations by inhibiting feeding behavior, fecundity and enhancing ric...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成果获奖。
2021年6月11日下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徐明良教授做客第117期“植物生物学前沿论坛”,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玉米Helitron转座子诱导的粗缩病隐性数量抗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赖志兵教授主持。病害是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对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2%。粗缩病在我国主要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发病时造成玉米植株异常矮小,甚至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