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941条 . 查询时间(0.503 秒)
近日,植保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申请发明专利“检测炭疽病菌对QOI类杀菌剂抗药性的组合物及其应用”获得授权。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效率低等诸多缺点,建立了一种炭疽病菌对QOI类杀菌剂抗药性的田间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田间抗性菌株快速检测、早期预警和快速选药,为构建药剂智能筛选和药效智能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线虫和细菌病害监测和防控创新团队应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研发出靶向大豆孢囊线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 SCN-CHS )的转基因大豆遗传材料新种质,该种质材料为国际首例,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兼抗尖孢镰刀菌。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 E )-β-farnesene-mediated aphid location in the predator Eupeodes corolla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在植物-蚜虫-...
韦善富,男,壮族,中共党员,1965年10月生,广西柳州柳南区人。1986年7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毕业;1990年7月广西大学农学院农学专科毕业,2002年7月广西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研究生班毕业。2008年12月获研究员职称,2018年12月获聘二级研究员,曾任广西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书记(2008.8-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南京,其前身是创建于1931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1950年更名为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系,1960年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植物保护系,1971年更名为江苏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室,1978年起启用现名。是我国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及植物保护事业的发祥地之一。
2022年1月7日,福建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公布了一批发现的新种,其中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诺襀、三叉诺襀等4个新种为首次披露。加上体制试点期间陆续发现的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凤仙花、武夷山对叶兰、武夷山孩儿参等5个新种,武夷山国家公园近年来已累计发现11个新种。
黄河流域游地区林草植被保护修复一直是三北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多措并举不断加大黄河中上游林草植被保护和修复力度,提升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和中游的水土保持功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碧绿的叶片泛着光泽,在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科研团队通过胚性细胞诱导技术,解决了国际上公认的木兰科等顽拗型种子保存难题,还让不少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具备了培育成景观植物的潜力。零下196摄氏度液氮超低温保存,极低含水量下种子干燥贮藏,植株根、茎、芽组织细胞系离体诱导培养……2017年成立的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如今已成为我国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重要的收集、保藏、共享、利用中心。科技助...
张自斌,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10月生,广西荔浦人。201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获副研究员职称。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致力于兰科植物保育及开发利用研究,发现兰科植物新种2个,在Phytotaxa、Flora、Plant disease、Lif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5年度“斯巴鲁生态保...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一个以植物保护学科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35年,前身为广西农事试验站植保组,1986年更名为植物保护研究所。现有职工75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22人;博士19人,硕士32人。广西突出贡献专家1人,广西首批D类高层次人才1名,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跨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设有行政办公室、财务科、粮食作...
顾江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精通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的病虫害检测与治理、科技示范与推广工作经验,从事农作物等病虫害防控与研究;参加“沿巢湖地区农田养分污染减控与面源污染防控研究与示范”、“蔬菜主要病毒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3028)”、“葡萄及瓜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2013...
戚仁德,男,博士、研究员,安徽省农科院植保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所所长,安徽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病学会、安徽省植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病学会线虫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2021年12月21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刘亚平处长率队到华南植物园调研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园副主任叶清及科技外事处、植物中心、生态中心相关科研人员与省农业农村厅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赵龙龙,男,汉族、1984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病虫害的防控研究及科普宣传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等各类项目20多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制定地方标准2项,已获得相关授权专利3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梨树主要刺吸害虫梨木虱的致灾机理及其它重要果树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发明了一种“粘虫板”可降低对天敌等功能性昆虫的杀伤作用;设计改进了一款毒虫捕获工具;揭示了梨小食心虫日活动规律中的重要...
近日获悉,我校(院)2项成果获2020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中植物保护学院范仁俊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果树食心虫灾变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技术推广类项目一等奖,山西功能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秦曙研究员参与完成的“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科学研究类项目一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