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元素化学 配位化学 同位素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 无机合成化学 无机分离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无机化学相关记录5454条 . 查询时间(0.41 秒)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在卤素水系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基于溴和碘元素的多电子转移正极,其比容量超过840安时/升,在全电池测试中正极侧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
2024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1823组)周雍进研究员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多形汉逊酵母作为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宿主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介绍了多形汉逊酵母合成生物学使能工具、化学品生产及系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Back-n)在中子共振分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核科学技术领域1区期刊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以2024年第1期封面论文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
亚洲季风与中纬度西风环流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青藏高原巨大地形导致西风绕流和亚洲季风加强,形成了西风与季风控制范围和强度变化的南北耦合格局,不仅强烈影响着青藏高原的环境,更通过地气相互作用影响亚洲和北半球的气候。因此,研究西风-季风演化历史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是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科学问题。
2024年3月26日, 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14.8p μ A流强的224MeV能量的40Ar12+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目前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来自兰州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湖州师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对CAFE2进行了现场测试。
星际介质(ISM)中元素的耗尽情况对于准确模拟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等不同天体物理环境中的化学演化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表明,随着云密度的增加,几乎所有元素都会发生耗尽。大部分被耗尽的元素可以在气相(分子形式)和尘埃壳层中找到。然而,致密云核中硫的耗尽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近乎99%的硫缺失仍未得到合理的解释。这被称为暗云或恒星形成区中硫耗尽或硫缺失问题。
作为一类合成、折叠、包装并最终分泌胰岛素的关键执行者,单个胰岛β细胞每分钟产生超过100万个胰岛素分子,约300万个二硫键。由于每对二硫键的生成均伴随一分子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因而β细胞面临巨大的氧化折叠压力。不仅如此,胰岛β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性较低,更容易受到氧化损伤,并在活性氧诱导下发生凋亡,进一步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因此胰岛β细胞的H2O2稳态对于维持细胞活力和胰岛素产生能力至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葛源研究组在钴铵酰胺合成微生物全球分布模式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The ISME Journal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所有动物以及大部分微生物的氨基酸、核酸合成等生命活动都需要钴铵酰胺,但仅有少部分原核微生物能够合成钴铵酰胺,因此钴铵酰胺合成微生物是群落中的“关键少数”,可能通过调控钴铵酰胺的供给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石伟群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镧锕系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成键及性能研究。在前期的工作中,课题组开发了一例新型“口袋状”的三脚架配体Trapen,设计合成了系列镧系和锕系金属有机配合物。近日,该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团队及西北大学王文渊团队合作,报道了首例具有多中心单电子离域效应的Ce-N3-Ce配合物[{(TrapenTMS)Ce}2(μ-N3)]•,并对其电子结...
轮烷是超分子互锁结构重要结构基元之一,为机械键与分子机器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非共价作用模板法是合成轮烷分子的主要策略,然而,对于不存在相互识别官能团的轮烷(又被称作“不可能”轮烷,improbable rotaxanes)合成具有相当难度。而其中共轭骨架组成的“不可能”轮烷,需在构建机械互锁的基础上克服较大的分子张力,在合成上更具挑战性。迄今为止只有英国Anderson课题组(Angew. C...
通常,旱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转化过程中分解代谢强于稻田。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合成代谢和残留物形成强度尚不清楚。考虑到农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对有机碳积累的贡献,解析“新输入有机碳”的微生物合成代谢过程对探讨两类农田土壤碳积累机制颇为重要。
2024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研究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of RNA pseudouridylation in archaeon Sulfolobus islandicus"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一个古菌中RNA假尿嘧啶修饰分布和合成的全局图谱。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Volatile Terpenoids,VTs)可参与植物各种防御反应。芳樟醇和石竹烯分别是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存在于多数植物中,且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在医药、食品和日化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前期研究发现,MYC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挥发性萜类生物合成,但在薰衣草中缺乏深入研究。
2024年2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邓秀新院士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CrWRKY42 coregulates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and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in citr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转录因子CrWR...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创造出5种新同位素,分别是钚-182、钚-183、镱-186、镱-187和镥-190。这些元素或许是首次在地球上出现,有助科学家揭示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秘密。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