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射电天文学 >>> 射电天体物理学 射电天文方法 射电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射电天文学相关记录232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2022年1月5日,中科院召开中国天眼(FAST)运行情况和科学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FAST高质量运行情况,并发布依托FAST在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快速射电暴、脉冲星等领域取得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2021年12月16日,新疆天文台举办了 “中国脉冲星测时阵(CPTA)科学与关键技术研讨会”,来自国内近10家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位天文与射电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射电望远镜的波束方向图反映了望远镜对不同方向的天文信号的响应强度,对校准望远镜数据、产生准确天文图像极为重要,但精确测量射电望远镜的波束颇具挑战性。用无人机进行天线波束方向图测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国际上有多个团队正在尝试这一技术。国家天文台天籁实验团队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光机电实验室成功联合开展了测量射电望远镜波束无人机测量实验,其首项测量成果已于近日发表。
黑寡妇脉冲星是一类特殊的毫秒脉冲星,位于双星系统中,其主星辐射束直接扫过伴星,导致伴星逐渐被蒸发,因此而得名。黑寡妇脉冲星的射电辐射性质对双星的形成和演化,电磁波在强磁场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性质等方面研究有重要意义。
2021年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绶琯院士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代表王绶琯院士上台领奖。
2021年10月21日下午,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台长、党委书记赵长印、副台长、党委副书记毛瑞青、台务委员李婧研究员一行视察青海观测站。
2021年8月至10月初,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运维团队完成了2.4米望远镜主镜镀膜、卡焦消旋系统维护和耐焦平台改造三项重要技术工作。 在主镜镀膜和消旋系统维护期间,先后有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清华大学、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及云南天文台天文技术实验室相关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丽江站运维团队在本次运维活动中又一次实实在在地积累了地面天文光学望远镜运维的经验和知识,扩大了与外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宽带射电频谱仪(Solar Broadband Radio Spectrometers/SBRS)的观测资料,详细研究了2000-2006年间,在1-2GHz和2.6-3.8GHz频段上观测到的48个太阳耀斑900多条纤维结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纤维结构的一般规律并对辐射机制产生约束。
2021年9月27日,作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正式颁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获此殊荣。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参加了第37届国际宇宙线大会(ICRC 2021)并发布多篇研究报告,其中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赵世平所作口头报告“利用LHAASO-KM2A测量超高能银盘面弥散伽马射线发射”获得大会评委会奖(Jury Prize)。
磁星是宇宙中一类具有超强磁场的特殊天体,其磁场强度可达1014-1015高斯,为地球磁场的百万亿倍以上。目前仅发现31颗磁星及其候选体,它们通常表现为软γ射线重复暴和反常X射线脉冲星。其中仅6颗磁星探测到射电波段辐射,可谓少之又少。和常规脉冲星相比,磁星具有剧烈的高能现象、多样的辐射轮廓、频繁的自转变化等显著特点。无论是磁星的辐射还是结构、演化等基本问题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2021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青海冷湖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开建。开工仪式由冷湖工业园党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才让主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毛瑞青宣布项目开工。来自国防科工局,茫崖市人民政府、冷湖工业园管委会、冷湖镇人民政府,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和施工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参加了仪式。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其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将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从跟跑到领跑,这背后,是中国不断崛起的科技力量。
近日,新疆天文台优秀博士毕业生姚菊枚基于FAST观测,首次找到了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这一重要发现标志了FAST深度研究脉冲星的开始。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
2021年4月14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梁昱、屈中权研究员与其北京大学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依托北京大学大视场折射式日冕红线望远镜,利用2017年美国日全食期间观测到的日冕红线数据,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日冕图像配准配准方法并获得了日冕红线的成像偏振信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