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物理学相关记录648条 . 查询时间(0.559 秒)
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的变化及机制是目前国际气候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表明,北印度洋(North Indian Ocean, NIO)和热带北大西洋(tropical North Atlantic, TNA)海温的变化,会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环流系统,从而对东亚天气气候造成显著影响。
2022年9月2日下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王叶臣处长一行5人来访大气所,所长曹军骥、部分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规划处处长浦一芬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一行首先参观了大气所3号楼一层科普展厅。座谈会环节,曹军骥对工委宣传部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大气所的历史和所况。王叶臣对于大气所悠久的历史、雄厚的研究基础和求实的科研精神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敬佩。
2021年3月13-16日,一场极端沙尘暴天气先后袭击了蒙古国和中国北方地区。这次沙尘暴导致蒙古国590名牧民失踪,16人死亡。当沙尘暴于3月15日凌晨到达内蒙古中部时,阵风速度曾达到40m/s,相当于12级台风的强度;3月15日上午到达京津冀地区时,使能见度急剧下降,北京局地PM10浓度甚至飙升到了9000 μg m3。研究表明,这次极端沙尘暴天气由蒙古气旋的剧烈发展和东移过程引起。
2021年3月的“华北超级沙尘暴”等极端事件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重大影响(图1)。除了局地气象要素可以影响沙尘活动,不同洋盆的海温(SST)变率通过遥相关的大气波列也可以影响其频率。因此,研究不同洋盆海温变率对我国华北地区沙尘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北半球入夏以来,包括美国、欧洲乃至我国境内,接连出现了罕见热浪。持续高温让很多中国老百姓第一次听说了“热射病”这种严重中暑可致死的疾病。习惯了凉爽夏季的英国民众面对超过40度的破纪录高温措手不及,伦敦多处爆发野火,消防和医疗体系告急。
潜在蒸散(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是衡量大气通过蒸散失去水分的能力,是蒸发和蒸腾两个过程的总和,两者的速率取决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即饱和水汽压差)、风速以及植物特性和种植方式。从农地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基于潜在蒸散的度量和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科学等领域。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这些指标及其衍生指数产品已成为度量、预测气候...
航天器轨道的精确计算在航天器测控、空间交会对接、空间目标碰撞预警等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准确计算航天器在轨运行轨道,需要精确掌握航天器在轨运行中受到的摄动力,包括地球非球形引力、大气阻力、太阳光压、潮汐力等。针对这些摄动因素,研究者对其中绝大多数因素已经构建了精确度较高的物理或经验模型,如重力场模型、潮汐模型等。但受到热层大气密度变化的不确定性影响,大气阻力模型的误差仍然较高,成为影响低轨航天器...
作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运动现象,海洋中尺度涡旋是海洋动能的主要载体,对全球动量、热量和物质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涡分辨率全球或区域海洋模式对于中尺度涡的模拟存在显著误差,例如部分研究认为模式模拟的中尺度涡“不死”,体现为模拟涡旋强度偏强、生命期偏长。然而,由于运行高分辨率模式对计算资源需求巨大,全球海洋中尺度涡的模拟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定量的评估。
海洋是地表系统最大的碳库,约是大气碳库的50倍和陆地碳库的20倍。海气CO2通量是认识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的关键。上个世纪50-60年代大气核试验排放大量的14C到大气中,产生大气Δ14C高于海水表层Δ14C的梯度差。两者的梯度差使得核爆14C进而渗入到海洋;这些渗入的核爆14C可以用来示踪海气CO2通量。
冻雨是冬春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中等地山区。冻雨在大气中以过冷水的形式存在,与低于0℃的物体碰撞后立即冻结,对航空运输、输电线路、通讯设备和农林产业等危害巨大。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我国南方,受灾人口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
绿化不仅可以调节城市中大气温度和湿度,其固碳作用对建设“碳中和城市”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绿化常是缓解城市气候问题和提高环境舒适度的重要途径,但其排放的臭氧前体物也可能恶化城市空气质量。现阶段,亟需对城市绿化的影响开展系统性研究。
2022年4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首次实现了长达7天的全球3公里空间分辨率大气物理-化学全耦合数值模拟试验,全面展现了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以及在其上构建全球高分辨率大气模拟系统的重大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以“Establishing a non-hydrostatic glob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a...
树轮稳定氧同位素(δ18OTR)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但是,δ18OTR记录的气候和环流信号非常复杂,合理解读这些信号的来源是基于δ18OTR重建过去气候的前提。过去研究普遍发现中国东南地区(SEC)的δ18OTR记录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呈显著正相关。但由于SEC局地干湿变化与ENSO相关不显著,因而该地区δ18OTR与局地干湿变化显著的负相关无法解释它们与ENSO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团队参与合作研究发现,2010-2019年热带陆地排放对全球甲烷浓度变化的贡献超过了80%,并首次提出海温可用于预测全球大气甲烷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将于3月1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2022年3月4日上午,济南市政府孙斌副市长一行10余人访问大气所,针对双碳合作开展深入座谈。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赵辉副总经理、济南市科技局陈西武局长等陪同来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