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物理学相关记录648条 . 查询时间(3.301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NAO+(NAO正位相)和阻塞的协同作用对欧洲热浪的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和无NAO+协同的欧洲阻塞所对应的欧洲热浪的发生频率、持续性、强度和影响范围。总的来说,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对应的温度正异常位于北欧和西欧,与2018年夏季欧洲热浪的空间特征类似;而无N...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0版)发布。大气所主办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大气科学》、《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再次上榜。
2020年12月17日下午,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颁”仪式,大气所高登义研究员著《高登义科学探险手记(6册)》荣获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银奖。
中亚地区地处亚洲大陆内陆腹地,是主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主要来源于被誉为“中亚水塔”的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雪水融化。研究表明,极端降水贡献了约50%的“中亚水塔”区域降水。在中亚地区暖湿化的背景下,研究中亚地区极端降水对于地区水资源安全、未来政治决策和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中亚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为极端降水的研究带来极大不便。
2020年12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宣布了2020年“国际数据奖”(International Data Prize)获得者,大气所成里京因副研究员为其“研发和发布了高质量的气候数据集及其扎实的系列工作”被授予该奖,成为2020年度获得该奖项的两人之一。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刚团队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院士蔡文炬团队合作,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了题为Opposite response of strong and moderate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to global warming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不同模式中pIOD的模态具有较大差别,前人基于传统...
2019年的秋季和冬季,澳大利亚经历了严重的森林大火,造成至少30人死亡,170000km2土地被烧,3000个建筑被损坏。与此同时,东非及印度地区却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这两种极端灾害事件的原因是2019年秋季发生的强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pIOD)事件。
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区域输送在重污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掌握不同气溶胶输送的时空尺度、 区分二次气溶胶本身及其前体物输送的影响是了解京津冀区域污染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可为合理制定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在2020年科技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全国共有25个部门356家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考核单位参加,大气所排名第49,获得优秀。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和《中央级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管理办法》规定,考核结果将直接与科技部仪器设备经费和院修购仪器经费挂钩;同时,考核结果亦将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科研机构等评估的重要依据。
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率受到海洋和陆地热力强迫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的热力反馈是如何调控东亚夏季风对全球海表温度异常的响应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解决了该问题,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北极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放大器,而同在北半球且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也具有强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增暖现象。两个地区都具有丰富的云层覆盖,并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都可能遭受降雪或冰盖减少的影响,使得地表反照率发生变化进而造成的气候正反馈效应将扩大两个地区的未来气候变暖。
吸湿性是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溶胶颗粒的液态水含量、相态、化学反应活性、光学性质和云凝结核活性等,从而影响其环境和气候效应。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超博士(合作导师:唐明金研究员)系统评述了我国对流层气溶胶的吸湿性和云凝结核活性,该文章11月18日在线发表于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0年11月18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大气所共5位科学家入选,他们分别是(按姓氏拼音排序):
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和较大的时空差异。综合探测气溶胶特性是减小气溶胶环境与气候效应不确定性研究的基础。目前,针对华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研究已有许多,在大气污染问题同样严峻的华中地区,相关研究涉及甚少,观测研究华中重点区域气溶胶综合特性及其闭合关系,将弥补该区域气溶胶特性研究的不足,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研究支撑。
近日,研究人员对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发现即使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能够降为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全球气温可能仍会继续上升。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