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天气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气学相关记录251条 . 查询时间(1.855 秒)
2011年5月16日,伊朗人工影响天气考察团一行来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进行参观访问。周广胜副院长接待了来访专家,并于专家一起进行了亲切研讨,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减灾司综合处孟旭副处长、气科院科技处孙效功处长及人影中心相关专家等。
我国北方半湿润区从甘肃东部一直延伸至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的统治核心区。自秦以来,几乎所有的中央王朝都将首都定于该区。因此,研究该区气候变化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发展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2011年1月13日至15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日地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与模式研究”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召开。相关领导在发言中指出,这次“973”项目来之不易,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充分发挥人才集中的优势,在前两期“973”项目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预报的物理基础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注重交叉和创新集成,结合其它项目,力争在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研究方面做到有所突破...
中国气象局数值模式创新基地联合有关单位,针对现有GRAPES-Meso中尺度业务模式系统(GRAPES-Meso 2.5版)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资料同化、模式动力学框架和物理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完成了一年时间的回报试验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版的GRAPES-Meso 模式系统预报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2010年3月23日将现有GRAPES-Meso中尺度业务模式系统GRAPES-Meso 2...
2010年3月8日,来自日本冈山大学的加藤内藏进教授(Kuranoshi Kato)应邀访问了气科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作了题为“Synoptic climatological study on the decrease in heavy snowfall days in Hokuriku District of Central Japan after the latter half o f...
2010年元旦假期还没结束,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就如期而至。截至2010年1月3日下午18时,北京地区普降大到暴雪。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大妈边看电视边说:“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3天前天气预报就说,元旦期间2日有小雪,3日有大雪。幸亏我已经买好了几天的菜,这样的大雪天不用去菜市场了。”
2009年12月21日,受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的委托,院科技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气科院承担的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基于Web-GIS平台的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与预报及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CMATG2007Z06)”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查看了验收材料与文档,经过质疑和讨论,认为该项目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合同书中所规定的任务,经费使用按照预算执行,项目管理规范,归档材料齐全...
中国气象局四月二十九日宣布,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投入业务准运行。以全球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基本满足了多方面天气预报业务的需求。
2月6日,记者从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增补站点布局方案咨询评估会上获悉,未来5年,我国将在组网探测盲区、气象服务重点地区和突发性天气灾害频发的经济发达地区增加布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完成适应不同需求的天气雷达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对中小尺度天气及暴雨雨量、雨区的定点、定量预警功能,形成两级管理、三级维护的天气雷达支持保障体系。
近日获悉,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2008年2月14日“News and Views”栏目的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Herrmann教授的一篇关于风沙电实验与理论研究现状的评述论文中, 兰州大学郑晓静教授、黄宁教授和周又和教授于2003年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的风沙电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受到三次引用和正面评价。
GRAPES,直译为“葡萄”,但对中国的气象工作者来说,这个词远远不止葡萄那么简单。在中国气象人的眼里,GRAPES代表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通用同化与数值预报系统”。其中,GRAPES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曾作为唯一的中国发展的预报系统,加入世界气象组织北京2008年奥运会预报示范和研究示范计划,为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去年11月得到科技部批准成立后,建设进展十分顺利。3月22日上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该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5年5月21日上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雷电防护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在我院召开启动大会。课题组邀请了局科技发展司、监测网络司、政策法规司、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雷电防护标准化委员会、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研究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及我院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世界气象组织(WMO)首届人工影响天气UAE(阿联酋)奖的评定工作近日尘埃落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榜上有名。
近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与建设计划,这标志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零的突破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继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申报获得成功后的又一重大喜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