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477条 . 查询时间(1.842 秒)
地壳深熔作用产生花岗岩质熔体是大陆地壳化学分异最重要的机制之一。由于目前缺少对花岗岩源区过程的认识,导致对花岗岩的成因机制仍存在巨大争议,包括平衡熔融模型和不平衡熔融模型等。华南自显生宙以来发育了多期次长英质岩浆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对华南地壳结构与物质组成演化具有重要作用。野外研究表明华南显生宙花岗岩与混合岩常呈过渡关系,表明二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研究混合岩可以有效地揭示花岗岩的源区过程。因此,...
近日,江苏省地震学会于江苏省地震局8楼会议室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勤,江苏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李政,江苏省科协学会部孔云志主任以及来自江苏省的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近120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监事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学会章程修改的说明和章程修改稿;选举产生了江苏省地震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
2023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小平团队,在河口咸淡水混合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The distinct phases of fresh-seawater mixing intricately regulate the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a high ru...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2023年12月20日9时,地震已造成甘肃省113人遇难,782人受伤,14939间房屋倒塌,超过20万间房屋受损,涉及群众3.7万余户14.5736人,文旅部门暂未收到游客受伤及滞留情况报告。2023年12月21日4时2分,积石山县再次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从目前当地有关...
2023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等合作,在海洋岩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定量计算了全球海洋板块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冲带是海洋板块,尤其是地幔水化作用的关键场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NSR)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帆为论文第一作者,院士林间为通讯作者...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迅速落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决定,立即要求甘肃省文物局和临夏州、兰州市、甘南州启动文旅行业Ⅱ级应急响应,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做好文旅行业抗震救灾工作。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春秋航空、东航等航空力量迅速行动,开展相关救灾工作。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受地震影响,临夏州永靖炳灵寺石窟、积石山大墩峡、积石山县民族民俗博物馆等景区和文化场馆已暂停对外开放,此次地震未发生游客受灾受困情况。
2023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深部地球物理团队联合多家海洋单位,在南海珍贝-黄岩海山链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上。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的研究团队,在热点-转换断层-洋中脊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项研究由研究员张帆和院士林间团队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周志远共同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一诺...
2023年12月7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滑坡动力学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题为《高精度时间分辨率快速、慢速地震相似膨胀性机理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
华南大陆是欧亚大陆东部的重要陆块,具有30多亿年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尽管现今华南大陆(SCB)表面变形和应力状态似乎是均一的,但其不同块体的年龄、成分及地震性等表现出非均匀性,这可能说明在形成稳定的华南大陆之前,存在多个起源不同的大陆碎片(或微陆块)。研究多地块地壳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各个地块在SCB的拼合和随后的构造过程中的变形,对于探索华南大陆的演化颇为重要。
2023年11月17日,精密测量院地球精细地震结构团队博士宋政宏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在南海西南次海盆附近海域开展科学考察工作。该航次聚焦西南次海盆残留洋中脊的洋壳、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转换带等精细结构和物理性质,将为南海海洋地球物理以及物理海洋交叉学科研究提供重要观测资料。
2023年11月17日,精密测量院地球精细地震结构团队博士宋政宏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在南海西南次海盆附近海域开展科学考察工作。该航次聚焦西南次海盆残留洋中脊的洋壳、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转换带等精细结构和物理性质,将为南海海洋地球物理以及物理海洋交叉学科研究提供重要观测资料。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一个名为GRB 221009A的非常明亮、持续时间长的γ射线暴(GRB)或使距离地面500千米的地球上电离层的电离层电磁场发生较大变化。这可能是在地球大气中探测到的最强GRB之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