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层学与地史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层学与地史学相关记录91条 . 查询时间(0.514 秒)
岩石地层单位既是地层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又是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也是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因而,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是“打开地质史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白垩纪古海洋发生过多期次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 OAEs),以有机碳富集、地球化学指标异常和化石组合变化为特征,包括OAE 1、OAE 2和OAE 3三个事件。发生于阿普特期-阿尔布期(Aptian-Albian)的OAE 1可以进一步划分为OAE 1a、1b、1c和1d四个子事件。其中,OAE 1b(约114.5–110.5 Ma)记录于四期黑色页岩层(由下到...
牙形类和类是二叠纪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最重要的两个化石门类。然而,传统上以类为标准的特提斯年代地层划分标准和当前应用的以牙形类为标准的国际年代地层标准之间的对比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下-中二叠统之交的国际地层标准Kungurian-Roadian阶如何同特提斯标准Bolorian-Kubergandian-Murgabian阶进行对比是国际同行争论的焦点。
泥盆纪时期森林首次出现,也发生了最早的陆生植物成煤作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的中-晚泥盆世地层中产出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并报道有烃源岩与古油藏。古油藏是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形成油藏,后经地质作用破坏已不再是油藏,但留下了固体沥青等重要标志。前人虽已对该处古油藏的成因、破坏机制等进行了研究,但并未对古油藏中植物大化石和准确地质时代进行详细研究,且对于地层层序的认识也存在争议。因此,对泥盆系古油藏地质时代...
大量脚印化石表明,史前大型哺乳动物在海边“散步”的时间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要早数百万年。美国犹他大学的Anton Wroblewski和得州农工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的Bonnie Gulas-Wroblewski拍摄并分析了一个位于怀俄明州的足迹点,后者是Wroblewski在2019年在绘制古代海岸线上形成的岩石时偶然发现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以高精度镍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晚二叠-早三叠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含镍气溶胶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这一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综合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被子植物是现今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与被子植物的兴衰密不可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部分粮食作物例如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在植物学中都属于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类群----单子叶植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被子植物就没有人类;没有单子叶植物就没有农业文明。但是,植物学家此前对被子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的起源和历史了解甚少。尽管过去二三十年,义县组地层因其产出的被子植物化石而...
最近,《远古世界》报道了在早白垩世(1.25亿年前)的中国义县组地层发现的整株保存的单子叶植物——宁城中华草(Sinoherba ningchengensis)。这是截至目前全球最早的可靠的单子叶植物化石记录。
近日,我校施泽进、尹观教授团队在国际地球科学权威期刊《Gondwana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Origi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early Middle Triassic tuffs in the western Yangtze Craton: Insight into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d zircon U–...
钾肥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重要肥料之一,但中国钾资源匮乏,钾肥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云南思茅盆地发育了中国唯一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古代卤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但钾盐资源仅0.17亿吨,与其相邻的呵叻盆地却蕴藏有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之一,氧化钾远景储量超过266亿吨。诸多研究表明,两个盆地的钾盐矿的矿物成分、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相似,可能存在密切联系,认识两个盆地钾盐矿的关系对于建立思茅盆地钾盐成矿机制和找钾具有...
历经漫长演化和极端气候考验,到了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后的埃迪卡拉纪,真核生物终于迎来了全球范围的辐射,这一辐射事件始于埃迪卡拉纪早期刺饰疑源类以及微体多细胞藻类的出现和演化。已有的化石证据表明,埃迪卡拉纪的真核生物辐射事件一直延续到寒武纪大爆发。然而关于最早的刺饰疑源类何时出现、如何变得多样化、如何最终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等问题仍然缺乏详尽的解答,这些问题归类总结便是地质历史时期第一次真核生物...
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是继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之后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正在逐渐拓展至自然科学研究的各大领域之中。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注重定性与定量集合,在数据分析与使用方面近年来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生物多样性数据库(Geobiodiversity Database,GBDB)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基于地层剖面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综合数据...
甘肃酒泉-昌马盆地发育连续的下白垩统陆相沉积,并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该地区下白垩统也是我国石油工业摇篮—玉门油田的主力产油层,为我国早期石油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该地区下白垩统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进展缓慢,尚缺乏高精度的地层框架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郑大燃博士、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环境团队研究员方小敏等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院士王成善、兰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科研人员,精确测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伦坡拉盆地约4100至2150万年期间的新生代地层年代序列,修正了该区域古高度年代为4000万年前小于2300米,2600至2100万年前以后才可能达到3500-4500米。此前,学界认为约4000万年前,该区高原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现代...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环境团队方小敏研究员等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院士,兰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精确测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伦坡拉盆地约4100至2150万年期间的新生代地层年代序列,修正了该区域古高度年代为4000万年前小于2300米,2600-2100万年前以后才可能达到3500-4500米。此前,国际学界认为约4000万年前该区高原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现代高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