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分子生物学相关记录479条 . 查询时间(2.095 秒)
伴随着衰老或异常红细胞的清除,游离的血红素同时被分解代谢。胆红素是血红素分解产生的一种高度疏水性分子,在人体内的积累常常导致各种疾病,包括黄疸和严重肝脏疾病。在肝细胞中,胆红素经过与葡萄糖醛酸缀合,生成亲水性的缀合胆红素,最终被转运蛋白ABCC2清除。人类ABCC2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C亚家族,同时是一种多药耐药蛋白(MRP),定位于肝细胞的胆小管膜上,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葡萄糖醛酸胆红...
为了应对噬菌体的入侵,原核生物演化出多种精巧的免疫系统以实现自我保护。对原核生物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催生了多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包括在分子克隆实验中广泛应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系统,以及在基因编辑领域中大放异彩的CRISPR-Cas系统等。然而,细菌和古菌基因组中还有一大批功能尚不明确的原核免疫系统相关基因,其中Gabija基因在已测序细菌和古菌基因组中的出现率超过15%,是原核生物中最...
2024年1月23日,国际生化与分子生物学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investigation of the dmrt gene family sheds new insight into the regulation of sex differentiation in Sp...
猕猴桃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果树。据统计,我国猕猴桃选育品种累计达180余个,栽培总面积400多万亩,产量超过300万吨,两者均稳居世界第一(超过50%),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猕猴桃是淀粉积累型水果,其淀粉含量占干物质的40%左右,是决定风味和贮藏性能关键因素。淀粉体是一种非光合的质体形式,是淀粉代谢的重要场所。一般,质体定位的2000-3000个蛋白质中,仅有150个左右是质体...
2024年1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张帆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以“DNA methylation remodeled amino acids biosynthesis regulates flower senescence in carnation (Dianthus caryophyllus)”为题在New Phytologist发表。研究通过组学...
2023年1月4日,《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杜雅蕊/徐国良团队完成的题为Auto-suppression of Tet dioxygenases protects the mouse oocyte genome from oxidative demethylation的研究成...
日前,市科技局公布了2023年度淮北市建设项目名单,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防治实验室成功入选2023年度淮北市重点实验室,这是淮北市妇幼保健院首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在妇幼保健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的突破!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博实验室解析了在植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及抗病过程中SE表达受精确调控的分子机制。
貉(Nyctereutes)是现今东亚特有的犬科土著。貉的形态和生态行为颇为独特,通常以更强的杂食倾向而区别于其他犬科动物,下颌发育有特别的次角叶(subangular),四肢和尾粗短,体型介于浣熊和犬之间,能够像熊一样冬季蛰眠,在犬科中可谓独树一帜。在欧亚大陆,貉是犬科中出现最早的一支,自上新世早期开始由北美向欧亚大陆辐射,目前仅有2个现生种残存于东亚地区(欧洲的现生种群为后期人工引进)。
2023年11月21日,《细胞生物学趋势》(Trends in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组与西湖大学于洪涛研究组的合作完成的综述论文(Emerging roles of nuclear bodies in genome spatial organization)。该论文回顾了不同类型核内小体的研究历史,重点关注核仁、核斑和PML核体这三种小体...
2023年11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Trends in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与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洪涛研究组的合作综述论文“Emerging roles of nuclear bodies in genome spatial organization”。该论文回顾了不同类型核内小体的研究历史,重点关注核仁、...
2023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汪胜研究组、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徐菲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组与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cognition of methamphetamine and other amines by trace amine receptor TAAR1的研究成果。
吴松教授,研究领域: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许超教授、张凯铭教授与以色列巴伊兰大学Itay Koren教授合作,揭示了CRL2APPBP2E3泛素连接酶识别底物羧基端降解信号(C-degron)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Molecular basis for C-degron recognition by CRL2APPBP2ubiquitin ligase”为题于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PNAS》杂志上。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一凡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开发新型荧光编码超宽动态范围数字PCR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